说这话时,是在市府办副主任的任命书下来不久。
黄一平愣住了,心想,廖市长怎么忽然想起让自己看望冯开岭?
“好啦,你心里怎么想的我知道。
其实,当初那些事也不能怪冯市长,不是万不得已,他也不会让你出来担当。
再说,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很快离开阳城嘛。
何况,他到了阳江这一年,对你也很关心,每次开会碰到我,都会主动问起你的情况。
人嘛,还得一切向前看。
唔?”廖志国语气、态度都很诚恳,也很认真。
黄一平点头应允道:“好,我听廖市长的。
”
廖志国交代黄一平,最近两天就专程跑一趟阳江,准备一些阳城土特产,顺便帮他问候一下冯市长。
同时,廖志国还拿出两瓶英格兰威士忌,据说已经有将近百年历史了,每瓶价值上万元,是徐晓凡专门从北京搞来的。
冯开岭没有太多嗜好,洋酒倒是个例外,特别是高品质的威士忌。
廖志国这次送出这两瓶酒,足见其心意之诚。
其实,黄一平也明白,廖志国此时让他前往阳江看望冯开岭,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刻意示好之举,其意味颇为深长。
前边说过,廖志国与冯开岭二位,分别在对方地盘上异地任职,所谓君在江之阴,吾在江之阳,同饮一江水,日夜思君又防君,无有一日得安宁。
这种隔着长江彼此放心不下的状态,对大家来说皆非轻松愉快的事情。
何况,一年时间过去,两人在各自的市长宝座上已然稳定,又都面临着众多新的人事矛盾,身边越来越多需要提防之人,哪里还有精力与心思再隔江惦念。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相互都有鸣金收兵、偃旗息鼓的意思。
尤其廖志国这边,由于市委书记洪大光的突然“伤停”,自己一下跃居到权力巅峰,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不想再纠缠于阳江的那些旧事,更加希望与冯开岭握手言和。
事实上,最近相当长一段时期,冯开岭在阳江那边再无任何挑衅举动,对那个令廖志国忧心忡忡、耿耿于怀的“航母城”,不仅未再提及什么清理、改制、国有股退出等等,而且还让发改委主任接了大厦董事长职务。
那个发改委主任,正是廖志国当年的贴身秘书,冯开岭安排此人主管“航母城”,也是意在表示和平共处。
果然,新董事长上任之后,极力按照廖志国时代的过去方针办,很快妥善处理好其中一应事务,包括潜伏着很大危机的债务、股权等种种麻烦。
眼下的“航母城”,重又作为阳江标志性建筑,屡屡出现在各类招商广告上,形象大使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冯开岭此举,自然让廖志国、苏婧婧夫妇大松了一口气。
官场之事有如外交,非常讲究你来我往、投桃报李。
廖志国在阳江的友好举动,也得到廖志国的相应回报与反应。
于海东被纳入“鲲鹏馆”工程筹建班子,固然是一个重要标志,更为明显的回应,是廖志国忽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明达集团,而且示意黄一平不要再冷落邝明达。
从前,明达集团作为阳城首屈一指的企业,在本地政、商两界的地位与影响,都是有目共睹且不同凡响。
特别是集团总裁邝明达,自恃在业界根深叶茂,个人交际与管理能力不俗,在表面周旋于洪大光、丁松两个主官的同时,暗地里将赌注下在冯开岭这颗未来之星身上,不惜出钱出力,为冯开岭鞍前马后使劲不小。
然而,也恰恰因为与冯开岭贴得太紧、走得过近,最终被卷进是非圈子,差点儿不能自拔。
廖志国来到阳城,自然先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摸个透熟,尤其与之交换官位的冯开岭,在阳城有几多死党几多冤家,哪些人是一根藤上连的瓜,哪些人是两股道上跑的马,全都打听得清清楚楚。
黄一平、邝明达、于海东三位,分别是冯开岭当年的三驾马车,因为换届一事各自结局迥异,廖志国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不同处置办法。
阳城人都知道,明达集团是冯氏的一只钱袋子,邝明达则是为其跑前忙后的马前卒,廖志国上任后便一直对他示以冷面孔。
期间,邝明达不仅三番五次托人传话,而且低三下四主动上门,又是请示汇报又是盛情邀约,甚至还请出省委杨副秘书长做说客,却始终未能搬动廖志国这尊冷面菩萨。
年初,当冯开岭在阳江准备对“航母城”动手时,廖志国马上放言,适当时候将组织税务、审计、公安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某些群众举报不断、问题突出的企业,进行一次专项审计。
如此隔江炮一架,阳江那边立即就感觉到敲山震虎的威力。
如今,阳江警报解除,邝明达头上的紧箍咒立马相应放松。
前不久,廖志国不仅亲自视察明达集团,参加其新项目开工典礼,而且还大会小会点名表扬邝明达,说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谋划产品升级,为促进阳城经济腾飞作出了很大贡献。
因换届事件沉寂许久了的邝明达,重又活跃起来。
按照廖志国的意思,黄一平也主动修补了与邝明达的关系,主要动作不过是约邝明达、于海东二位吃了顿饭,原先冯氏门下三剑客又坐到一起,深情怀念老领导冯开岭的同时,也专题叙说新市长的种种好处,表示而今迈步从头越。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廖志国才让黄一平专程探望冯开岭,意在进一步联络感情,密切交往。
其实,如是结局,又何尝不是黄一平内心所愿呢!
就黄一平而论,由于那次“被替罪”事件,固然内心颇多委屈,对旧主冯开岭也有些抱怨。
可是随着时过境迁,转念一想,自己既然身在江湖、选择秘书这个职业,可不就是领导手中一块砖,砌在门楼、屋面固然是一用,敲巴敲巴取个巧,垫在墙角、铺在地底难道就不是一用?又有谁人说过,秘书只能享受风光,不能蒙受冤屈呢?何况,现在既然重新回到官场,复归秘书岗位,那还得遵循种种官场规则,而不能凭一己恩怨感情用事。
官场规则,莫论潜与显,利益始终居于第一位,其余一切皆是由此而生、因斯而长。
为了利益,可以忍受天下难忍之事,宽容所有难容之人。
为了利益,可以认贼为友,也可以认友为敌。
何况,冯开岭的那次舍车保帅之举,不过是情急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原本没有刻意加害之意。
前些时,之所以迟迟走不出这一步,除了内心那个结没有完全解开,也还有担忧廖志国猜忌的成分。
现在,既然廖志国主动提议探望,何不借此机会了却一桩旧怨,与冯开岭重续前缘。
就凭冯开岭眼下的势头,谁又能断言日后彼此不会再走到一起呢?官场有时极像演戏,哭哭笑笑、分分合合是常态。
有时又如儿时推磨,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却又回到原点。
思想上没有了障碍,情绪上没有了阻力,黄一平的阳江之行便显得无比轻松愉悦。
赴阳江前,黄一平做了精心准备。
他知道冯开岭、朱洁夫妇的喜好,专门找了几家农村里的百年老作坊,买了新鲜且正宗的豆腐乳、茶干、麻糕等土产。
接着,又找到老家一处专门加工布鞋的乡邻,买了两双做工精致的全棉布鞋,式样、大小皆适合。
再加上廖志国那两瓶价格不菲的洋酒,礼物算是相当厚重了。
时隔一年多,黄一平重新见到冯开岭,竟然没有丝毫预想中的尴尬。
相反,彼此都有些激动,更有些劫后重逢般的久违亲切。
“一平,让你受委屈了。
我知道,这一年多,无论沉默也好,拒绝也好,包括你不与明达、海东他们接近,其实一直都在保护我,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友谊。
你是个很好的秘书,很好的同事,也是个很好的兄弟!”冯开岭第一次用双手紧握黄一平,而且使劲儿晃了又晃。
黄一平怎么也没有想到,冯开岭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诠释过去。
的确,自从那次换届事件之后,黄一平与冯开岭几乎完全断绝了联系。
期间,冯也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联络与弥补黄一平,包括不时让邝明达、于海东等人传话或捎物,结果大多让黄一平谢绝了。
眼下,面对冯开岭的豁达大度,黄一平自然有些愧疚,内心诸多复杂感受无法言表,便只好用盈眶的泪水来展示。
冯开岭留黄一平吃了晚饭,地点是在“航母城”里的贵宾酒楼,上了好多阳江特产的名贵江鲜,包括大熊猫般罕见的鲥鱼。
宴席上,除了冯开岭、朱洁、黄一平,还有那个廖志国的前秘书、阳江发改委主任兼“航母城”董事长。
也是一年多不见朱洁了,她还是那么漂亮、庄重,表面也还是与丈夫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可是从瞬间变化的眼神里,依然能看到一丝稍纵即逝的忧郁,说明真实境况并没有改变。
为此,黄一平不觉有些难受。
不时有人来敬酒。
杯来杯往间,冯开岭完全不似当初在阳城做副职,已然有了很重的霸主味儿,是那种只有做到书记、市长之类主要负责官员,权倾一时、雄踞一方才有的感觉,虽然也有些刻意收敛着,却在举手投足、眉飞色舞间不经意流露出来。
而且,身为市长夫人兼阳江中学党委书记的朱洁,也配合得相当到位。
中途,冯开岭出去接了个电话,发改委主任也顺便到隔壁敬酒,房间里只剩下两个人。
“这一年多,你还好吧?”朱洁问。
“谢谢朱大姐,很好。
”黄一平不敢多想其他,努力将自己定位在前秘书上。
沉默。
虽然只有数秒钟,却感觉像几个小时一样漫长。
“小汪和小萌她们还好吧?”朱洁又问。
“哦,好,好,她们还让我向大姐问好哩。
”黄一平连忙应答。
说到这里,黄一平知道不能再冷场了。
于是,他说了好多汪若虹减肥的事情,说汪若虹到了卫生局机关后,结交了一帮无所事事的太太、小姐,热衷于减肥,每天晚上光吃黄瓜、番茄,到了办公室又不停吃零食,还不停和家里那只电子秤较劲。
接着,又说了小萌学习偷懒的事,说小萌做作业最怕抄写字词,居然将两支铅笔用橡皮泥粘在一起,两行字同时写,结果老师发现她相邻两个字总是错得一样,最后被罚了十倍抄写。
风趣的话题,终于让一对曾经有过肌肤之亲的男女,走出了极其尴尬的气氛,发出热烈而会心的笑。
期间,黄一平也问了朱洁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得知冯公子在墨尔本大学已经读到大三,学习与生活都非常适应。
这时,黄一平突然想起一件事——
遭受处分下放党校前,他曾经销毁掉所有秘书生涯的资料。
在删除手机短信时,有这样一条引起他的注意:“五十万美元已打澳。
”手机显示的信息发送时间,是两年前十二月三十日二十二点,从手机号码看主人是郑小光。
当时,经过反复回忆,黄一平确信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信息,说明接收时因为某种原因未读。
郑小光发的这个信息,显然是发错了对象,晚上十点错发则可能是喝酒过量所致。
发错了手机,说明接受人的号码和自己比较接近。
黄一平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那是谁的号码。
五年前冯开岭选他做秘书时,提出让他重选一个手机号,方便记忆和拨打。
后来,他找到移动公司老总,选了一个与冯开岭非常接近的号码,最后都是四个九。
显然,错发信息的时间,恰好与冯市长儿子刚到澳大利亚读书的时间吻合。
如今,那个信息依然保存在黄一平手机里。
看到黄一平顾自发愣,朱洁端起酒杯,说:“来,陪姐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