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首页
”走之前,冯市长交代郑小光说:“到了城建局,把你们公司近些年在全国各地做的那些标志性工程,好好向人家介绍介绍。

    ”黄一平听了一愣,感觉此言由冯市长嘴里出来,假的好像也真了。

    自此,郑小光在向别人推介自己时,那个新成立的光蓉建工,忽然就建设了很多莫须有的工程,项目遍布北京、青岛、乌鲁木齐、大连等全国各地。

    像这种当面的交办,起初也只有过两三次,后来就全权交给黄一平处理,冯市长自己不再直接过问。

    自此,郑小光每次来到阳城,需要约什么人吃饭,或者需要和什么不熟悉的部门负责人联络,就会直接找到黄一平,把要办的事情说了。

    遇到这种情况,黄一平有时会事前先向冯市长汇报一下,冯市长也只原则性说一句:“你安排。

    ”如果事后补充汇报,他则会笼统回一声:“嗯,知道了。

    ”从冯市长当时的神态语气上,黄一平感觉到他是认真庄重的,当然也就明白必须特别认真办理。

    可是,至于怎样处理、如何安排之类,冯市长却又从来不多一言,黄一平只好见机行事,尽量满足郑小光的要求。

    到后来,等黄一平领着郑小光跑过几次,各个相关部门的人混得很熟了,他也尽量少出面,最多像今天这类请客买单,或者遇到特别重要的事出一下场。

     在黄一平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郑小光的吩咐,还是相当于冯市长交办,仍然应当一丝不苟地执行。

    因此,每当郑小光偶或在某些环节遭到了阻力,需要黄一平出面,或者当面搬出冯市长作令箭,黄一平在旁边总会一言不发算是默认。

    如此,通过黄一平这个佐证,城建、交通这些部门的人,都知道郑小光的来头不小,工程上的事自然绿灯多红灯少。

     谙熟建设工程的人都知道,造桥、铺路、建房子最是容易滋生重重黑幕,尤其像郑小光这类完全凭借关系揽建的工程,更是不堪深究。

    这几年,像全国多数二三线城市一样,阳城得益于充盈的土地财政,市政、交通工程大量集中上马,其中多数都属冯开岭主管范围。

    郑小光所揽工程,不少就是这种耗资不菲、利润丰厚的大工程。

    表面上,这些工程也搞公开招投标,也有严格的监理、验收程序,可实际操作权却握在马大富、何忠来等几个部门负责人手里,人为操控空间相当大。

    平时,城建、交通部门也不时漏风透雨地传出些消息,说是某某项目如何藏着猫腻,某某工程怎样玄机种种,所涉工程又大多与郑小光的光蓉建工有关,因此,黄一平听了感觉惊骇却又只能放在心里替冯市长着急。

    对于在这些工程中如何违反程序、规章,偷工减料、瞒天过海、李代桃僵等见不得阳光的名堂,即使马大富、何忠来们不明说,黄一平大抵也能猜出个七不离八。

    他只是希望,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尽量做得严密一点,不要轻易就露出破绽,也不要很快就让人家抓住什么把柄。

    等到冯市长坐上了市长宝座,等到他自己也如愿谋到一个满意的位置,一切也就可以高枕无忧置之不顾了。

    就冲着这点,黄一平恨不能跪下来叫郑小光一声祖宗,当面向他告饶。

     不过,黄一平毕竟也在官场历练多年,不是个毫无心机之人。

    即便无法阻止郑小光,无法直接向冯市长进言,他也总在设法将目标隐至最小,把风险降到最低。

    一方面,对于郑小光工程上的具体事务,他自己几乎从不主动过问,也不愿知道太多或介入太深。

    对此,郑小光本人当然不会主动相告,马大富、何忠来之流即使出于讨好献媚告诉了,他也会像刚才那样和他们打太极、使推手,尽量不让皮球沾身。

    另一方面,冯市长把郑小光的事交给他来协调,用句老套一点的话讲,委实是一件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怎样既保证领导形象不受影响,又把工程上的事情办妥帖,他也是绞尽脑汁把握分寸,努力拿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来。

    在这方面,“不俗”秘书黄一平尽显足智多谋。

    不论郑小光在外边怎样吹牛,说他与冯开岭关系如何如何不一般,也不管冯市长希望他使出怎样的力量帮助郑小光,有一点底线始终坚守着——在马大富、何忠来们面前,只说郑小光是省里领导的亲戚,光蓉建工是省城一家很有实力的大公司,最多只讲受领导委托而来,却只字不提郑小光和冯市长的关系,甚至从来不说出冯开岭三个字来。

    这样一来,大家意会归意会,猜测归猜测,甚至默认也就默认了,至少从他嘴里落不下任何把柄。

    另外,自打知道郑小光的某些行为可能埋下隐患,以前从来不写日记的他,悄悄备下一本专用簿子,把一些事情用暗语记录在案,以志备忘,不图害人,只为自清。

    可是,每每夜里回到家,拿出本子记下点什么,他又有一种背叛、犯罪的感觉,就像是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冯市长的事情。

     20 迟到了半个小时,郑小光才匆匆赶来。

    那风度和派头,似乎他是客人,在座的才是望眼欲穿的主人。

    他一到,酒席马上就开始了。

     阳城大酒店刚刚换了厨师,西式大厨是从法国专门请来的华裔,据说曾经在中国驻法使馆做过主厨,中式大厨则是专门从广州一家五星酒店挖来,花了不小的代价。

     两千元一客,自然是中西并举,法式牛排、澳洲龙虾、马来血燕、南海大鲍应有尽有。

    黄一平心情不好,胃口受到影响,干脆自称胃病复发,当了半个食客半个看客。

    马大富、何忠来因为职务与权力关系,不乏享受这种豪宴的机会,神态自若地端杯举箸,尽显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只有总工、监理、总监几个人,平时大些的阵势见也见过,可像这样高规格的菜式恐怕倒是鲜见,目光里频频流露出讶异之色。

    特别是那个工程监理,居然一口喝下大半玻璃杯进口洋酒,看得黄一平好一阵心痛。

    他在心里骂道:“土包!这种洋酒需要一点点慢慢品尝,哪里是你这样猪喝泔水一般。

    ”监理那一口,少说吞进去五百大洋,居然还在那里一个劲皱眉头喊酒酸哩。

     反正不花钱的宴席,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抽白不抽,郑小光这边拿出一副大公司总裁派头,口吐莲花,频频举杯,直把马大富、何忠来几个人连哄带骗的唬得一愣一愣。

    郑小光毕竟是省城过来的公子哥儿,在大地方见过世面,懂得掌握酒席场上的主动,加上平时经常混迹于酒吧,对洋酒也很适应,因此,三四瓶酒见底,他依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倒是其他几个人都有些不对劲,总工、监理、总监三位说话舌头发直,看人眼神恍惚,明显是不能再喝了。

    就是平时号称一瓶不倒的马大富、何忠来两个人,也已经脸红如染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郑小光暂时停住全线出击式劝酒,改为重点击破。

     “马大局长,我们喝一个。

    ”郑小光先把自己杯子倒满,再帮马大富也要倒上。

     马大富赶紧捂住杯子不让倒,说:“这个新品种洋酒后劲大,真的不能再喝了。

    ” 郑小光马上把酒瓶往桌子上一蹾,微笑着说:“不喝可以,我帮你喝,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 “什么条件,你说吧。

    ”马大富问。

     “我那个运河大桥眼看也快合龙了,可是最近原材料涨价厉害,这个你是知道的,看来费用方面得加点价。

    否则,我不能保证元旦通车。

    ”郑小光显然预有准备。

     马大富闻言,差点跳起来,说:“这个你不能耍赖,工程造价和工期都是合同上写好了的,你不能说话不算数!” 黄一平也知道,运河大桥元旦通车,是市府常务会议早就确定的目标,城建局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公开承诺过。

    郑小光以此作为要挟,算是拿准了马大富的软肋。

     郑小光马上回应道:“不错,这些合同上都写得明明确确,可是合同上还有一个补充条款,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对吗?” 马大富苦着一张脸,转向黄一平,求援道:“黄大秘书,你帮忙讲句公道话,有这么不讲理的吗?” 不知他们玩的到底是哪一出,黄一平只是笑笑,并不表态。

    可是他也知道,这个郑小光既然提出来了,是一定要做到的。

    大概两年前,也是在这样一次酒席上,郑小光直接向马大富询问某个工程标底,两人在桌子上好一顿唇枪舌剑,据说最终那个马大富还是把标底提前透露了。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又费了一通口舌,马大富依然不肯松口。

    这时,郑小光忽然脸一沉,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拇指悬在发送键上,说:“要不,我们请冯哥来评这个理,我把电话拨通了,你来和他讲,行不行?” 马大富见状,赶紧夺下手机,说:“算了算了,这点小事,何必惊动冯市长。

    你说的材料涨价也是事实。

    这样吧,明天你到局里我们当面谈。

    ”转过脸,又对总工和监理说:“你们两个到时候一起参加吧,钱不钱倒是小事,质量和工期得有保证。

    ” 这下黄一平算是彻底看明白了,郑小光和马大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原来唱的是一出双簧。

    痛苦的是,其他观众都喝了不少酒,脑子已然糊涂,只有他一个是清醒的看客。

    看这种戏,越是清醒越痛苦。

     底下的一出自然该是何忠来担当主角了。

     郑小光代替马大富把杯中酒喝了,接着就把酒瓶、酒杯摆到何忠来面前,以带有明显挑衅的语气问:“何大局长,我们又该怎么个喝法?” 毕竟晚饭前有过那一番对话,何忠来在黄一平面前就有些放不太开,不敢把戏演得过了头。

    因此,面对郑小光的那一套凌厉攻势,何忠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正色道:“滨江公路那三公里质量问题,完全是你们的责任,我不罚你就已经很客气了,想从我这儿贴补你的损失,门儿都没有。

    你不要说拨通冯市长电话,就是冯市长在我面前也不行!” 郑小光的酒杯悬在半空好长时间,放也不是,喝也不是。

    很显然,何忠来的话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黄一平不禁在心里暗暗叫好,觉得何忠来倒也有种。

     “哈哈哈哈!”郑小光突然爆发的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