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官位运作

首页
久而久之,大家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就不再排斥他,将他视为自己人。

     从到教育局的第一天起,赵刚就感受到了这个大单位与众不同的气魄。

    首先从办公楼来看,教育局就比计生局强了很多。

    计生局是在一座低矮的三层小楼里办公,人员编制也才只有几十个人而已。

    而教育局坐落在这个城市教育园区的显要位置,七层高的办公大楼显得气派十足,门口还有两个造型别致的石狮子,体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威严。

    整个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员工两万余人,下辖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数十所,光教育局机关就有数百工作人员。

    教育局和计生局相比,就好比凤凰比乌鸡,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最关键的问题是两个部门的经济实力也大不相同。

    教育系统每年能拿到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就达数千万,而计生局能有十万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教育局长在这个城市里俨然就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所辖各个学校的领导任免,可以主宰系统内任何一个教职员工的命运前程。

    教育局长在这个权力帝国中,就是一个土皇帝,而局长司机则是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

     关于这个问题,赵刚开始时意识得并不清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不自觉地感受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权力的中心。

    毕竟他步入官场的时间还不长,以前在计生局也是浅尝辄止,有些认识还不深刻。

    官场就好比是一个人性的再造机器,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来到这里,时间久了,都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

    每一个步入官场的人,都会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任凭他再有棱角,也会逐渐被磨平。

    赵刚正在经历着官场的打磨。

     其实,朱士强就任教育局长压力还是很大的,毕竟他也是力排众多竞争对手,最终脱颖而出。

    至于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动用了多少关系,这是他永远都要守住的秘密。

    现在他面临的问题是,一定要烧好自己的“三把火”,否则会有很多人看他的笑话,包括那些竞争对手们。

     没到教育局就任之前,朱士强就听说过,教育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单位。

    单位的领导班子不和,经常闹矛盾。

    加之摊子大了,难免会有很多突发事情需要处理。

    朱士强必须拿出魄力来,踢开这难踢的“头三脚”。

     不光是外人在看着朱士强,教育局内部的广大干部职工也都在看着他。

    中海市教育系统的问题很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个别地方浪费很大;基础教育投入不够,教学环境和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跟不上,尤其是偏远乡镇,老师收入非常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朱士强明白,要想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源头上开始整治,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

    很快,朱士强就开始烧起了他的第一把火。

    朱士强先和局党委各领导成员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

    在谈话的时候,朱士强尽可能地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的言行洞悉他们的内心。

    事实上,这种方法很奏效,谈完一轮下来,朱士强很快就找到了矛盾的焦点。

    主管党务纪检工作的副书记徐向友和主管后勤工作的副局长付中强矛盾很深,他们曾在公开场合互相指责、谩骂攻击,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一定程度。

     朱士强知道,必须化解徐向友和付中强两个副职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教育局领导抱成一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向他们晓以利害关系。

    为此,朱士强又特意找到徐向友和付中强分别谈话,语重心长地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放下个人恩怨,为整体利益考虑。

    当然,朱士强这些话说得比较隐晦。

     朱士强说:“只要你们跟着我好好干,我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不过,我也希望咱们的班子能够团结一致,不要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

    ”朱士强这话说得万分严肃,他毕竟做了多年的一把手,深谙领导艺术的精髓,知道既要给他们甜枣吃,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狠狠地抽他们一鞭子。

     徐向友和付中强岂能不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身在官场这么多年,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的。

    这从政的人都知道,副手之间闹点矛盾还有情可原,如果副职领导跟一把手过不去,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弄不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所以在朱士强跟他们谈话之后,两人也都表示愿意听从朱士强的领导,共同把教育局的工作干好。

     班子的问题解决了,朱士强很快又烧起了他的第二把火——整顿机关工作作风。

    朱士强责成机关党办和纪检监察室以局党委的名义,一连下发三个通知,加强局属各单位的作风建设。

    并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对于长期旷工、作风涣散的人进行严肃处理。

     朱士强的做法让教育局的广大教职员工很不理解,有人认为朱士强这是没事瞎折腾。

    这么多年了,教育系统的工作作风就是这样,他朱士强来了就能改变吗?然而,正当大家以为朱士强的整顿不会有什么效果时,突然就有一个机关科长因为工作时间饮酒被停职。

    没过几天,又有4名老师因为长期不上班被辞退。

    这下大家都知道朱士强是动真格的了,一时间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机关学校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改变。

     朱士强在一次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说:“有些同志对我们的整顿作风工作很不理解。

    殊不知,作风问题不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形象及口碑并不好,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还存在。

    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不高,整个中海市近百万人口,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工作作风,那么教育系统的形象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朱士强坐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慷慨激昂地讲着自己的政见。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领导,听着他的讲话,大家不禁窃窃私语。

    这个新领导是有些不一样,教育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用权行为,朱士强很快又烧起了第三把火。

    针对各重点中小学择校生收费问题,朱士强明确规定,没有教育局的最后审批,任何人没有权力往重点学校调入学生。

    另外,责成局纪检监察部门严查乱办班、乱收费现象。

    如果发现老师办课外补习班,核实后将立即开除公职。

    朱士强的高压政策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一片叫好声,但遭到了教育系统内部一些人的反对。

    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者,原来靠学生转学都能赚不少钱,现在却被朱士强堵死了财路。

    那些常年办班收费的一些老师,更是暗地里骂朱士强。

     当然,朱士强也懂得有张有弛的道理。

    他一方面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一方面也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待遇。

    他跟市政府协调,通过市财政为广大教职员工涨了大约20%的工资,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朱士强的这个举动深得广大基层一线教职工的心,大多数没有灰色收入的老师都非常高兴。

     就这样,朱士强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教育系统的风气大为好转。

    他的改革措施赢得了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叫好声。

    他不但打开了工作局面,还巩固了自己在党委班子中一把手的地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赵刚亲眼目睹了朱士强的教育改革成果,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赵刚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朱士强是成功的,他属于那种具有开拓精神、敢想敢干、年轻有为的领导。

    看着朱士强从容不迫地处理事情,赵刚的心里很是羡慕,他觉得这样的男人才是男人。

    他幻想着,有一天他也能像朱士强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那该有多好啊! 5 一切工作步入了正轨之后,朱士强空闲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这天,朱士强悠闲地靠在车后座上,问赵刚道:“最近感觉怎么样,在教育局待得还习惯吧?” 赵刚说:“嗯,很习惯,这里的人都还不错。

    ”朱士强笑着说:“对了,你跟下面的人接触比较多,没事的时候替我留点心,看看大家对局党委及我本人有没有什么意见。

    如果有什么消息,及时反馈给我。

    ” 赵刚明白,朱士强还是想发挥他的耳目作用,就如实说道:“嗯,据我了解,大家对你评价挺好的,都说你是一位有魄力的领导。

    刚来没几天,就使教育系统大变样了。

    ” 朱士强听了,心里很高兴,说道:“你不知道啊,这教育局非计生局,这可是个乱摊子。

    方方面面的事情多,有些问题很复杂,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出乱子。

    咱们初来乍到,如果不把这些事情摆布好,以后工作都没法开展。

    ” 赵刚拍马屁说道:“朱叔的能力和水平真是没得说。

    我听局里面的老同志说,他们经历过几任局长了,朱叔是水平最高的。

    ” 朱士强笑笑说:“那是他们抬举了,不过最近真是把我累坏了,等过些日子,咱们找机会出去走走吧。

    ” 赵刚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问道:“去哪里啊?” 朱士强说:“也别走太远,开车去,一两天的时间就行。

    现在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景色不错,出去看看风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