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关键时刻,不添乱就是帮忙

首页


    他们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西先生。

     西先生听说此事,原想立即去找王顺清。

     西先生和王顺清其实很熟悉,不仅仅是熟悉,而且有利益勾连。

    大清朝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任何一个生意人,如果不和官场搞利益输送,别说赚钱,就算是立足都不可能。

    相反,在权力庇护下,可以财源滚滚。

    大权庇大财,小权庇小财,所有做大生意的人,背后都有根盘错节的权力网。

    别看洪江这样的偏远地方,富豪有几千个,与此相关的权力网,就会比蜘蛛网还复杂。

    西先生和王顺清的关系,主要是交保护费,除了向汛把总署交一份明面上的,还要暗地里给王顺清一大笔,这一笔中,还包括了交给乌孙贾的。

     因此,西先生根本不相信王顺清会抓自己的人,就算是要抓,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

    所以,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去找王顺清要人,一定不成问题。

     走到半路,他突然想到一件事。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王顺清抓了自己的人,就算不很快放出来,也会主动向自己打招呼。

    他知道中国官员常常玩这一套,找个借口把你的人抓了,无非是向你讨好,或者向你索贿。

    可这次显然不同,人都已经抓了二十来个小时,却连消息都没有通,此事就怪异了。

    怪异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在这个原因没有搞清楚之前,贸然行动,只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西先生于是改变了路线,去了王顺喜家。

     王顺清抓了三个洋枪队的人这件事,王顺喜也不知道。

    不过,他听西先生说过之后,立即明白了王顺清的意思,表面上,他却装糊涂,说:“有这样的事?不可能吧?” 西先生说:“怎么不可能?整个洪江城都传遍了。

    ” “这个老三,到底搞什么鬼名堂?”王顺喜依然装腔作势,同时又安慰西先生,“你也不要急,不会有什么大事。

    等一下,我去问问他。

    ” 西先生自然清楚,事情不会太大,能用钱解决的事,全都不是大事。

    但是,也不可能太小,如果太小的话,根本不需要他出面,人早就回来了。

     西先生说:“你现在有事没?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也行。

    ”王顺喜说。

     做这种事肯定要花钱,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溜达一圈,既消食又有钱赚,还联络了兄弟感情,何乐而不为?王顺喜也想立即去问问老三,但他不能表现得太积极,一定要装着若无其事,要轻描淡写。

     两人一起来到育婴巷的汛把总署。

    所谓两人一起,当然不止两个人,毕竟在人家的国家活动,西先生极其小心,身边有两个保镖跟着,从来都不曾远离。

    西先生一米八的身高,在中国已经是鹤立鸡群了,他身边的两个保镖更是夸张,竟然是超过一米九的身高,全身是毛,看上去就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王顺喜和西先生进了汛把总署,西先生的两个保镖,站在门外。

     站在门外不进屋有一个好处,他们和西先生形影不离,既然站在这里,说明西先生一定在汛把总署公干。

    此举至少可以让洪江人知道,西先生被王把总待为上宾,千万不要以为汛把总抓了三个印度兵,西先生或者印度兵,就一定有什么大事。

     王顺清迎出来,请西先生和四弟坐了,立即吩咐手下泡茶。

     西先生喜欢喝茶,所有的英国人,都喜欢喝茶。

     说起来,这还真是一件怪事。

    西洋人不是喜欢喝咖啡吗?咖啡是整个西洋人的最佳饮料啊。

    事实上并非如此,咖啡的主产地在巴西,只有巴西人才视咖啡如命,北美和欧洲对于咖啡的爱好,是几百年后的事。

    据说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兵开赴欧洲战场作战,雀巢公司研制了一种速溶咖啡,提供给参战士兵。

    咖啡能提神,对于那些生活没有规律生命受到威胁的士兵来说,确实是上佳饮品。

    于是,这种速溶咖啡在美国大兵中大行其道,后来又影响了其他盟国士兵。

     将时间推前几百年,中国茶传到了英国。

    英国人喝了一口,顿时觉得这东西妙不可言,于是,英国人开始进口中国茶叶。

    一开始,进口量非常小,远远不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等。

    英国开始进口中国茶叶时,其他几个国家,早在多年前就有了茶叶贸易,不过,中国茶叶在另外几个欧洲国家始终没有流行,销量极其有限。

    后来有一天,在英国突然逆转,整个英国,个个都爱喝茶,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都在研究此事,搞不明白当年的英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爱上了这个东西。

     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

     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源国,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英国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同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是饮用水和空气的污染,伦敦也就被世人称之为雾都。

    今天,人们以为称雾都是褒奖,其实,当年伦敦被称为雾都,和今天的北京闹雾霾,是一个意思,都是因为环境污染。

    水源、空气都成了大问题,怎么办?人们发现,茶叶有一个重要妙用,那就是对水的净化。

    此外,喝茶还有一个好处,泡茶必须用开水,将水煮沸,对水源中的有害物质,起到了强制性的净化作用。

    于是,喝茶在英国大大地流行起来,不仅仅王公贵族每天要喝茶,就连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每天也要喝茶。

    据说连英国的乞丐都有喝茶的习惯,没有茶,他们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英国的茶叶商人,从中国进口茶叶后,不仅在英国销售,还远销北美,完全控制了美国市场。

    另有一种说法,茶在北美流行起来之后,当地商人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便想打破英国人垄断茶叶市场的局面。

    一些美国商人想通过自己进口的方式,将英国人挤出市场,英国茶叶商人不干了,想尽一切办法,打压美国商人。

    最后,美国商人们联合起来,要把英国商人赶出北美的茶叶市场,因而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独立战争。

     还有一个更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英国人开始依赖中国茶,尽管后来一些英国商人从中国引进茶树在英国种植,可产量一直不高,茶质也远没有中国的好。

    英国人喜欢喝的,还是直接来自中国的成品茶。

    很快,英国成了中国茶最大的进口国,大到引起了英国王室恐慌的程度。

     西先生既然是英国人,自然也爱喝茶,同时,他本人也算是茶叶商人,品茶的功夫,还真不是盖的,绝对一流。

     王顺清深知这一点,所以给西先生上的茶,不是一般的茶,而是湖南黑茶中的极品,十年的黑美人。

    西先生喝茶的时候,王顺清去了隔壁,对杨兴荣说:“你派几个人,去把胡师爷找来。

    不管胡师爷在哪里,在干什么,一定要快点把他接过来。

    ”杨兴荣虽然不明白王顺清的意思,但也知道,这是命令,必须立即执行。

     杨兴荣离去之后,王顺清又处理了一点别的事,才回到正堂。

     正堂里,西先生和王顺喜喝茶聊天,他倒也不急,毕竟心里有底,王顺清不可能和他完全闹翻,只需要安心等待王顺清说出目的即可。

    王顺清也不想太快进入主题,所以主动开口:“西先生,这个茶怎么样?这可是十五年的陈茶黑美人,比你运来的鸦片可是贵多了。

    ” 西先生说:“NO,NO,NO,王大人说的,也对也不对。

    ” 王顺清问:“怎么对?怎么不对?” 西先生说:“这确实是黑美人,也确实是极品陈茶。

    ” 王顺清又问:“那什么不对呢?” 西先生说:“时间不对。

    这不是十五年的陈茶,最多只有十年。

    ” 王顺清想和西先生抬杠:“十年还是十五年,难道真的喝得出来?我就不信。

    ” 西先生说:“茶叶这种东西,每放一年,就是一种不同的味。

    只要你静下心,用心去品尝,这种味,是一定可以分出来的。

    别说五年的差别,如果时间不是太长的话,一两年的差别,都可以分出来。

    就像酒一样,每一年的味道都不同。

    ” 王顺喜说:“西先生品茶的功夫,真是举世无双啊。

    ” “老子日你个乖。

    ”王顺清说,“老子不信,你西先生真的有这种本事,别是蒙对的。

    来人。

    ” 随着王顺清一声大叫,进来一名汛兵。

     王顺清说:“去,把我另一种黑美人拿来,给西先生尝尝。

    ” 汛兵不明白王顺清所说的另一种黑美人是什么,呆在那里。

    王顺清招了招手,汛兵走到他的旁边,他将嘴附在汛兵的耳边,小声地说了几句。

    汛兵点头,离开。

     西先生听说要拿另一种黑美人,大感兴趣,问:“王大人莫非有好几种黑美人?这种茶,目前在市面上可不多见。

    ” “既然西先生知道这种茶矜贵,肯定知道,我也不可能有很多。

    ”王顺清说,“上次,一个朋友从安化来,给我带了一点点,我一直舍不得喝,今天贵人登门,我拿出来,给西先生尝尝。

    ” 西先生问:“一点是多少?” “一两都不到。

    ”王顺清说,“只是用纸包了一小包。

    据说,光是这个茶树就不得了,有几百年树龄,都成树精了。

    对了,老四,你去看看祖仁哥在干什么。

    如果没什么事,叫他过来,晚上一起陪西先生喝几杯吧。

    ” 王顺喜见三哥突然转了话题,心领神会,答应一声,转身出门。

     西先生见王顺清还要留自己喝酒,知道事情不大,也就既来之则安之,故意不开口,等着王顺清出牌。

     汛兵端了另一种茶出来,分别放在王顺清和西先生面前。

    王顺清伸了伸手,对西先生说:“请。

    ” 西先生端起茶杯,并没有喝,而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然后放下,似乎并没有喝的意思。

     王顺清问:“西先生为什么不喝?” “原来,这是一场考试。

    ”西先生说,“既然是一场考试,我自然就要认真对待。

    ” 王顺清不语,只是看着西先生。

     西先生说:“请给我端一碗水来。

    ” 王顺清吩咐下去,汛兵很快端了一碗水上来。

    西先生接过水,开始漱口,然后将水递给汛兵,再端起面前的茶杯,同样是先闻了闻,然后小小地喝了一口。

     “怎么样?”王顺清问。

     “五年。

    ”西先生说。

     王顺清有些吃惊,表面上却不露声色。

    “不可能吧?”他说。

     西先生又喝了一口茶,没有立即吞下,而是让茶水留在口腔。

    过了一会儿,他将茶水吞下,说:“不错,是五年的茶,春茶。

    这是一年中最差的茶。

    ” 这一点,王顺清不认同了,他说:“我听人家说,春茶是最好的茶,为什么西先生说春茶最差?” 西先生说:“你说的是绿茶,而我说的,是发酵茶和半发酵茶。

    ” 王顺清问:“这有什么区别吗?” 西先生说:“绿茶采用的是新叶,通常都用三片叶。

    如果是两片叶,最多泡三泡,就没有茶味了。

    春天的绿茶,因为雨水丰沛,茶味温润,口感醇厚,有一种自然的清香。

    秋天是一个枯萎的季节,树叶中的水分被蒸干,茶味就会显得干滞涩薄,带着秋天的萧瑟味。

    所以,秋天的绿茶最差。

    发酵茶和半发酵茶则不一样,焙制过程经过发酵,所以使用的不是新叶而是老叶。

    如果是春茶,要么叶片还太嫩,根本没有茶味,要么是前一年的老叶,已经太老了,只有秋叶才最好。

    ” 王顺清不得不拱手,道:“佩服,佩服。

    ” 西先生说:“而且,你这也不是黑美人,而是醉春阴。

    这也是黑茶中的极品,因为品牌创立的时间要比黑美人晚很多年,所以,名气远没有黑美人大。

    ” 两人谈茶的时候,胡不来进来了,大概因为下雨的缘故,胡不来身上沾了点水渍。

     王顺清立即站起来,说:“西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胡师爷胡不来先生。

    这位是洪江的西洋巨商西先生。

    ” 胡不来准备行拱手礼,西先生已经站起来,伸出手,要行西洋的握手礼。

    胡不来于是改变了姿势,和西先生握手,说:“久仰久仰。

    ” 西先生是中国通,知道师爷是一种特殊的称呼,只有与背后的官员联系起来,才能显示身份。

    他握着胡不来的手,说:“你好你好,胡师爷。

    对了,胡先生是跟哪位大人当师爷,能告诉在下吗?” 王顺清说:“是新任县令古大人。

    ” 西先生说:“古大人,新任县令?”他伸出双手,“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我不知道新任县令大人上任,否则,我一定会登门拜访。

    胡师爷,我能不能提一个请求?” 胡不来说:“请说。

    ” “能不能请胡师爷安排一下,最近几天,我去拜访一下古大人。

    ”西先生说。

     胡不来说:“拜访古大人肯定没有问题,不过,眼下有一件事,还需要西大人解决一下。

    ” “很愿意效劳。

    ”西先生说,“胡师爷需要解决什么事?” “西先生三名手下在洪江城里闹事,西先生应该知道吧?”胡不来反客为主。

     “有这样的事?”西先生看看胡不来,又看看王顺清。

     王顺清说:“确有其事。

    你的三名手下,在万花楼消费,身上带的钱不够,又出手打伤了人。

    ” 胡不来立即接过话头:“古大人刚刚上任,就发生了西洋人打伤中国人这样的事。

    这件事如果让朝廷知道,古大人就会非常麻烦。

    ” 西先生明白了,这件事原来并不仅仅是汛把总署的事,还是县衙的事。

    他只好试探地问:“古大人的意思,需要怎么解决?” 胡不来说:“古大人对这件事非常恼火,至于具体怎么解决,我还真不知道。

    ” 西先生心里想,这家伙大概是想讹一笔钱吧。

    中国的官员都是如此,一个比一个更贪。

    自己要在洪江做生意,县太爷是一定不能得罪的。

    换个角度想,坏事说不定还能变成好事,只要给一笔钱,很可能就和县太爷成了朋友,以后在洪江赚钱,就更容易了。

     他说:“请胡师爷帮我想想办法。

    ” “办法嘛,倒不是没有。

    ”胡不来说。

     王顺清唱起了红脸,说:“胡师爷,西先生这个人最爽快了,绝对值得交朋友。

    你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吧。

    ” 胡不来说:“古大人现在最大的事是剿匪,如果西先生能够帮助古大人剿匪,一切都好说。

    ” “剿匪?剿什么匪?”西先生一时没转过弯来。

     “黔阳县现在有好几股土匪。

    ”胡不来说,“古大人得知后,非常震怒,立志要剿清这些土匪。

    所以,古大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和训练民团,准备剿匪。

    但是,我和王大人对此有些忧虑。

    ” 西先生又问:“忧虑?忧虑什么?” 王顺清说:“忧虑土匪的势力太大。

    而我们组织的民团,规模如果太大的话,一是朝廷可能会有想法,二是费用太高。

    若是规模太小,很可能不仅剿不了匪,还可能被土匪打败。

    ” “对,关键就在这里。

    ”胡不来说,“西先生不是有一支洋枪队吗?如果西先生同意,把洋枪队借给古大人剿匪,我相信,古大人一定会将西先生视为上宾。

    ” 这些土匪,不仅危害洪江,也危害西先生的生意,坦率地说,他也非常担心在路上遇到土匪。

    尽管他有洋枪队,可毕竟洋枪队只有二十人,土匪人数众多的话,他的洋枪队也是无可奈何的。

    剿匪可以说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件事又能让他迅速讨好新任县太爷,何乐而不为? 几乎没有犹豫,西先生立即答应。

     事情圆满解决,恰好王顺喜领着张祖仁到了,王顺清将阿三等三个人交还给西先生。

    接下来,大家一起吃晚饭,商量剿匪的具体安排。

     ※※※※※※※※※ 乌孙贾在自己家里接待了王顺清。

     乌孙贾的祖上曾经很显赫,可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已经破落。

    和大多数满族后人一样,消费祖荫的结果,是三餐不继,穷困潦倒,还要摆皇亲贵胄的臭架子。

    乌孙贾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读了几句书。

    满族毕竟人少,只要稍稍读过几句书的,便会加以重用。

    乌孙贾根本没有参加过科举,却受到了眷顾,被外放为黔阳县令。

     乌孙贾当黔阳县令的时候,恰好是王顺清捐到洪江汛把总的时候。

    虽说乌孙贾是七品,王顺清也是七品,可王顺清放得下架子,对乌孙贾恭敬有加,就像对待祖人一般,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任职三年,政绩平平,离任时,相关考绩官员,都不知怎么写乌孙贾考评结论。

    但他毕竟是满族,又是读过书的,朝廷对他开恩,将他放在长沙府,任了个闲职,一混就是好几年。

    他都觉得没有信心了,想找个关系调进京城,或者到别处任个实职,哪怕仍然是七品县令都好。

    没想到裕泰到湖南任巡抚,需要重用满人,而整个湖南,满人没有几个,乌孙贾便受到提拔,担任了三个月从六品州同,然后直接升为从五品知州。

    裕泰巡抚湖南的时间不长,很快便巡抚江西,然后又回到湖南,还是担任巡抚。

    这一次,乌孙贾就升为了从四品知府,到了宝庆府。

     黔阳是乌孙贾官场的起点,也是他的粮仓,不断从黔阳从洪江获得利益,王顺清就是他的一个利益输送点。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自己家里招待王顺清。

     两人坐下来喝酒,谈的自然是黔阳县令古立德。

     乌孙贾说:“看来,我最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古立德是因为那个禁烟折子,得罪了人,被贬的。

    ” 王顺清说:“可有一点,我不明白啊,既然被贬,为什么没有降他的品秩?” 乌孙贾说:“我们分析过,很可能是皇上口谕的时候,没有提到,吏部票拟的时候,又不好因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再去问皇上,就这么含糊其词地发了。

    ” 王顺清暗想,还有别的可能吧?就算皇上口谕没有提到,票拟还要通过军机处吧,难道军机处也没有发现这一点?相反,无论是吏部票拟的时候还是军机处审核的时候,明确古立德的品秩,都不会受到苛责。

     乌孙贾说:“所以嘛,你不用担心了。

    这个古立德如果不识相,立即让他滚蛋。

    ” 要任命谁当县令,王顺清没有办法,可要一个县令滚蛋,王顺清的手段还真是多。

    这些年,他和乌孙贾一起,搞走了好几任县令。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嘛,谁和他这个地头蛇作对谁倒霉。

    当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