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首页


    知错即改,就是好同志嘛!” 田晓堂顿生感激。

    包云河今天既没有晾着他,也没有对他说半句责怪的话,看包云河的态度和说话的口气,显然已经原谅了他。

    田晓堂就觉得心头郁积多日的压力,一下子释放了大半。

    当心情轻松下来,他忽然又为自己心头冒出的这份感激感到羞愧了。

    他感激包云河什么呢?他真的认为自己犯了多大的错儿? 包云河又和他扯了一阵闲话。

    田晓堂看出来了,包云河今天的表情格外舒展,心情显然是不错的。

    看着包云河和自己说笑,田晓堂竟从那张脸上找到了一种慈眉善目的感觉。

    他不由神思恍惚起来,真不敢相信,当年那个因作风粗暴被拆迁户骂作“包霸天”的人,在不久前为对付他的“大逆不道”使出那么老到手段的人,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一脸慈祥的包云河…… 从包云河办公室出来,田晓堂突然想起了一种叫豪猪的动物。

    据说在寒冷的冬天里,豪猪们需要挤在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一触即分,而御寒的本能又使它们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田晓堂想,官场中人的相处艺术,跟豪猪们的生存之道还真有些相似的地方。

    找到并保持那个不远不近的最佳距离,只怕是十分重要的。

     纪委来了,局长跑了? 机关是繁衍流言的温床,往往无风也会起三尺浪。

     李东达跟包云河吵的那一架,已过去了老长时间,田晓堂以为没事了,再不会有人提起了。

    不想一夜之间,这件事又被机关干部们神神秘秘而又兴致勃勃地悬在嘴边了。

    不过,这回的说法全变了,说那50万元工程追加款原本不应追加,是郝局长和李东达得了村里的好处,才不讲原则,送了这个不小的人情。

    包云河之所以迟迟不签字,是要抵制这种不正之风。

    后来那个村支书一气之下,铤而走险,以向纪委揭发相威胁,李东达惊惶失措,狗急跳墙,才和包云河大吵大闹,包云河为了保下李东达,才不得不违心地签字拨款。

    这种说法一传开,包云河原来因这事造成的负面形象一下子彻底扭转,摇身变成了一个敢于坚持正义和原则、勇于与贪腐行为作斗争的领导干部,而且还是一个心胸豁达、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样,包云河既可敬又可亲的高大形象便呼之而出了。

    而李东达却惨了,从侠肝义胆的英雄跌落成了一个贪污受贿、鲜廉寡耻之徒,若不是包云河高抬贵手,只怕早就进去了。

    最不幸的是郝局长,人早已化作了轻烟,却因这事又被揪了出来,烙上腐败分子的标签,让人们肆无忌惮地嚼来炒去。

     田晓堂对这些流言却将信将疑,觉得其中的破绽不少。

    他怀疑这种传言的出笼,是包云河在背后进行了操纵。

    包云河绝不会容忍李东达占据上风,他必然会选取适当的方式反戈一击,却不露一点马脚。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

    如果人们善做智者,那么谁想借流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恐怕不那么容易。

    可惜,如今人们都做不来智者,他们对流言津津乐道却又懒得去明辨真伪,反倒愿意充当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角色,这样一来一些流言尽管颠倒黑白,却能飞速传播。

    大家都在谈论,便三人成虎,以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