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七十年代娇宠记(2)

首页
拖拉机四十分钟都不要就能到村里了。

    ” “这拖拉机是我们大队前两月刚买的,别看是二手,这可是咱们县第一台拖拉机。

    咱们大队可是头一份。

    ” 何国胜和男知青聊天,也就顺带和他们说了大队里的情况。

     说他们赶上时候了。

     两年前他们大队在县里批了手续建了炼油厂,也正是因为这个炼油厂,他们大队站在条件越来越好。

     他们现在来,有文化、有条件,就可以去炼油厂出工算工分,不用在地里安排。

     这拖拉机,也是炼油厂买的,炼油厂不用的时候,还能大队里拉粮食,拉种子,农忙时候这东西可能帮上大忙。

     至于陆承光,炼油厂的手续就是他一个人去县里批完的,第一批油也是他带着当时的知青练出来的。

     这拖拉机也是他买的,现在全大队,只有他一个人会开,另外有三个正在跟着他学。

     关于陆承光何国胜说的不多,也就是炼油厂和拖拉机的事,紧接着又和他们说了知青点,以及接下来的出工安排。

     如果要去炼油厂,也是有考评的,考评不达标的,自然不能去炼油厂出工,要分到大队下的各生产队由各生产队长安排出工,等下一次考评,因为考评不仅针对知青也针对其他大队队员,炼油厂出工不仅工分高,而且不累,现在根据炼油厂的情况还会发奖励,自然所有人的愿意去,这个机会是平等考察的。

     炼油厂有需要知识技术才能做的岗位,自然也有需要力气活着需要一些种地农民总结出来的经验办法的岗位。

     因为他们这批知青今天到,所以考核安排在明天,其他要参加考核的前两天已经在各生产队报完了名,明天考核完他们这一批知青有合格的就后天开始在炼油厂出工,不合格的同样明天分到各生产队,后天由各生产队长安排出工。

     建设伟大祖国的目标任重道远,主席指引他们到农村来发挥光和热,没有时间让他们去休息适应农村生活。

     出了城土路上坑坑洼洼的颠簸起来,众人都坐得稳稳地扶着旁边的铁框。

    何国胜和他们说得差不多也就越来越靠近红崖村。

     还没到就看到村口聚了不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说话声音大又粗,随着风往这边扬过来。

     他们进了村,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一边打量他们一边和何国胜说话,也不离开,就围在拖拉机周围跟着叽叽哇哇的。

     别说陆承光,就是何国胜都不开口搭理他们了。

     有些稍微年长的农妇说话糙声音又大,指着几个男知青就议论,“哎哟,那个长得白生,就是瞧着就瘦,怕是干不了什么。

    ” “那个倒是黑,不过看着也结实些。

    ” 跟讨论猪崽一样。

     这个点青壮劳动力都在出工,也就这些闲着的老婆子领着一些半大孩子来凑热闹。

     半大孩子也凑在一堆讨论得不休,女娃子瞧着女知青身上的衣服和头发做对比,男娃子就瞧女知青的脸和身材。

     这个腰真细,那个不瘦肯定屁股大。

    这个脸真白像豆腐一样白。

     也是拖拉机铁框高,三个女知青早早就弯着腰用手臂圈住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