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对决

首页
当街局 听说是齐王李景遂的轿子,齐君元立刻目光凝聚提神注意。

    他只是在轿子上瞄了几眼,便看出那红顶轿子的大小规格、制作材料以及工艺特点。

     那是一乘全枣木榫接结构的轿子,倒斗顶,轿顶正中有金色的木雕宝葫芦顶塔。

    顶面刷四底四面的暗红深漆,日晒不裂、雨打不透。

    轿顶四边金色祥云飞边,四角麒麟探月翘角,飞边翘角下是一圈红绒线做成的灯笼状流苏装饰。

    轿身长宽各三尺三,背面实板,两侧有移板窗。

    和一般轿子不同的是,这轿子正面是有轿门的,门上同样有移板窗。

    在轿门与上沿处间有一卷起的卷帘,这应该是平常不用的油布挡雨帘,下雨时放下可防止迎面雨从轿门和窗缝中打入。

     整个轿体外面看要比平常的轿子稍稍宽大些,但是这乘轿子采用的却是前后双杠,用八人抬着。

    从抬轿人的身形步伐以及轿子的颠摇程度上可以看出,轿子非常沉重。

    由此齐君元判断,应该是在轿体的内壁加装了钢板、铁甲之类的东西。

    所以轿子外面看着虽宽大些,内部空间却不见得比平常轿子大。

    人坐在这种轿子里面并不舒适,特别是雨天放下挡雨帘后,会感觉非常狭窄气闷。

    但是这轿子很安全,即便是采用攻城弩、抛石车那样的大型武器都无法一下将其射穿、击毁。

    里面如果再采用鲁班锁或姜维连机栓锁住轿门、轿窗的话,要想将轿子弄开那是要很费些时间的。

    所以是短途代步最为安全可靠的工具之一。

     《杭水记》著于五代十国时期,为民间杂书汇编,没有具体作者,现仍有残本存世。

    其中有个故事是说当时吴越国首富茶粮巨商钱林顷让人定制过一乘轿子,一年端午坐轿去洛神祠上香还愿,半路被盗匪截住。

    随行人全都被杀,但钱林顷躲在轿子里锁上鲁班锁,那一群盗匪折腾了半天都未能将轿子打开,最后没办法准备架火烧的时候,官府衙役捕快赶到,救出了钱林顷。

     所以像这样的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件代步工具,它还是一个防护生命的堡垒。

    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体保险柜。

     看清轿子之后,齐君元立刻将目光转向随轿而行的人。

    齐王的随行护卫很简单,总共就十几个人。

    但这十几个人的样子都显得十分怪异,其中除了一个开道的胖子是官家衙役的打扮外,其他人的衣着打扮很是随意。

    特别是围着轿子疾走的几个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就像是个唱戏班子。

    他们走路的姿势也怪异,甩着袖子扭着腰,样子看着有些疯疯癫癫的。

    这些人都没带武器,也看不出身上藏有武器。

    至于护卫的阵形更谈不上,让人觉得是乱糟糟地拥着轿子在走。

     但齐君元是个不仅仅靠眼睛来判断的刺客高手,他还能构思意境,发现意境中更多深藏的东西。

    而在他构思的意境中,这几个走路疯疯癫癫的人其实就如同围住齐王轿子的一圈小旋风,谁想靠近轿子都会被这旋风给刮翻出去。

     齐君元在轿队的最后看到了那个黄眼睛异族人,现在他才看清这人不仅一双黄色眼睛像妖怪,脸上也是怪纹纵横、青紫血管暴突,仿佛魔鬼。

    妖怪般的异族人比前面跟随轿子的队形要滞后七八步的样子,很明显,他是断后的。

    一个人能在完全背对的状态下觉察到齐君元在盯视自己,那么他身具的异能用来断后是最为合适的,谁都别想尾随在他身后伺机突袭。

     齐君元记得范啸天说过齐王几个得力的手下,如果单从容貌上判别,这妖怪般的异族人应该是十银皮番羊。

     齐君元的判断没有错,这人就是番羊,番羊也确实具备那样的异能。

    所以当他经过酒馆门口时,那双金黄色的妖眼像是有意无意地朝酒馆里瞟了一下。

    这动作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番羊已经觉察到了什么。

    而被觉察到的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番羊的这个动作,并且有所意识、做出反应,那么他很快就会陷入摆脱不了的危险。

     齐君元发现了这个动作,但是他却无法做出反应。

    大街依旧被虎翼军占着,他现在被困在酒馆中无路可走。

     红轿子后面是最后进吴王府的那两乘绿锦小轿,这两乘轿子在街尾的地方并排停了片刻,像是轿子里的人在商量些什么。

    随后其中一乘轿子依然带着“鼋出浪”的护卫兜形走了,而另一乘小轿则加快速度追赶前面的红顶轿子去了。

     绿锦小轿一走,和虎翼军兵卒混在一起的高手们也开始推挤、移动起来,因为他们也要走。

    虎翼军的兵卒根本挡不住这些人,于是高手们挤开兵卒走了,百姓们也开始推挤起来。

    幸好在场面越来越乱的时候,突然有铁磬敲击声。

    这是虎翼军退走的信号,于是街上顿时人如水泄,很快连兵卒带百姓一个人都不见了。

     绿锦小轿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红顶大轿,因为红顶大轿没走出太远就停在了当街。

     红顶大轿停住的位置是一个三角地。

    因为这一段的街道突然变宽,它的一侧连接着祠堂前的空地。

    而祠堂两侧影壁是雁翅斜插形,街道宽出的一块呈现出一个三角形来。

    过去这样子的路段、空地很多,所以人们都将这种位置叫三角地。

     这座祠堂的周边是一些做香烛的工坊,那时候南唐一带佛教还很盛行,所以做香烛的都挺挣钱,要不然这周围同姓人家也不会有能力建起这样一个祠堂来。

     见红顶大轿停了,那绿锦小轿并不过去,远远地也停了下来静观前面的情况。

    绿锦小轿里是王屋山,韩熙载出府之后觉得李景遂今天随从护卫带得少了,于是让王屋山跟在后面护送一段。

     见前面停住,番羊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确定没有问题后立刻急步赶到前面开路的蔡复庆旁边:“怎么不走了?” “幡杆半颤,树色泛淡,炊烟散缕,前面有人设下高明的刺局了。

    ”蔡复庆回道。

     “冲过去?”番羊淡淡地问,这语气让人觉得冲过前面的刺局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件小事。

     “不。

    ”蔡复庆轻声回句,“你带齐王轿队绕路先走,这里的事儿我来拔根除泥(六扇门术语,彻底除掉祸患并查出真相的意思)。

    ” 番羊也不多说,朝蔡复庆微微点了下头。

    随即转身,挥手示意后面的人带着红顶大桥跟着自己走其他路。

     齐王的轿队走了,就留下了十目佛爷蔡复庆还定定地站立在原地。

    而后面王屋山的绿锦小轿也没有跟着齐王的轿队走,依旧远远地观察着这边的状况。

    因为王屋山被派来除了保护齐王不被刺杀外,同时还要做到不让齐王的手下抓住刺客,掀了太子的底牌。

    所以当齐王避开了刺局之后,她关心的焦点开始转到此处的刺客身上。

     红顶大轿绕过一道街后,迎面碰到费全带着更多穿得花花绿绿的人赶过来。

    原来这些穿着怪异、走路怪异的人就是李景遂手下的“三十六风僮”。

    今天赴宴,李景遂觉得没几步路的距离,又有蔡复庆和番羊同去,所以就只带了八个风僮。

     有人要刺杀齐王的传言一直传到秦淮雅筑外围护卫据点东八关,再由东八关传入秦淮雅筑内卫点鬼肠子底。

    费全听说这传言之后,立刻召集余下的二十八风僮赶往吴王府。

    同时让齐王手下大管家召集齐王门客、保镖,作为第二拨援手去接齐王回府。

     见到费全带来了所有的风僮,番羊停住了脚步:“你们先回,我定准了一个暗攮子(吐蕃黑话,暗藏的匕首,意思就是暗中下刀杀人的人),现在就回去找他,看看到底什么来路。

    ”番羊的中原话说得很溜,只有尾音处还稍有些生硬。

     李景遂听到这话后将轿侧门打开一个:“尽量跟踪探底,探不到底的话就想办法拿活的。

    ” “王爷放心,我知道。

    ”说完番羊立刻像个鬼影般不见了,很难想象背上背着那么大个包袱还能行动如此迅捷。

     齐君元随着人流连续跑出三条街,然后才辨别方向准备回长干寺。

    趁着混乱裹在人群中奔逃,可以甩掉有可能盯上自己的人。

    另外随着同方向奔逃的人渐渐变少,还可以像筛筛子一样发现周围是否存在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金陵是个繁华的都市,旱道、水道四通八达,所以回长干寺的路有很多。

    齐君元走的这条路径有旱道有水道,这是一条紧挨着秦淮河的石板路。

    路的一侧有很多烟花楼院,而另外一侧的河中有许多的画舫花船。

    虽然天色还未全黑,但花楼和花船都已经掌起烛火、点起了灯笼,将石板路连同秦淮河照得亮堂堂的。

     齐君元喜欢走这样的路,因为他是刺客。

    刺客在行刺局的时候也许需要将自己变成影子甚至没有影子。

    但是在平常时却是要尽量走在光亮的地方,这样才能发现周边有没有危险,别人有没有注意他。

     石板路没走到一半,迎面过来一个人将齐君元吓了一大跳。

    这人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出现的,他的出现意味着齐君元连落脚点都没了,因为这人是留守长干寺的范啸天。

     虽然意外,但凭着齐君元的江湖经验他肯定不会走过去一把拉住范啸天问怎么回事。

    如果长干寺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