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回冤狱毁长城 将星摇落苦心护良友 剑气腾空

首页
:“啊,我想到了。

    你是想利用这厮赚城,攻占鄜县。

    你们穿的都是官军服饰,又捧出他们的主将,守城的官军一定上当。

    难为你收集了那么多官军号衣。

    ” 再说唐努见玉罗刹与李自成并马驰入林中,大为不解,问铁珊瑚道:“他们干什么?”铁珊瑚也不知道,道:“也许是处置那些叛军吧。

    ”群盗首领散在四围虎视眈眈,铁珊瑚颇觉不安。

    唐努把两个随从的尸体寻回,当场火化,按照他们的风俗,火化之后,收骨回乡。

    铁珊瑚见他目中有泪,想是心中颇为悲愤,铁珊瑚外表倔强,心颇慈悲。

    心想:这几个人万里远来,身死异乡,父母都不知道,这才真是不值呢。

    见玉罗刹与那少年将军并马驰回,心中忐忑不安。

    李自成回到场中,跳下马与陕北群盗商议,玉罗刹直向唐努走去。

    铁珊瑚睁大了眼,只见玉罗刹与唐努低声说话,过了一会,忽见唐努伏在地上,吻玉罗刹路过的泥土。

    铁珊瑚随父亲到过西北,知道这是他们最尊敬的礼节。

    这才松了口气,心中奇道:玉罗刹杀人如草,强盗抢来的她都要分一份。

    怎么到手的珠宝也放过了? 唐努一点不知玉罗刹曾动过他的主意,感她救命之恩,用他们族中最尊崇的礼节向玉罗刹叩谢,并道:“若你有一日到天山南北,可一定要来看我啊。

    ”玉罗刹平生从未试过内怍,这时却不觉有了愧意。

    当下把李自成的话转达,唐努道:“原来如此,中国如此广大,自然好人坏人都有,叛军之事,不必提了。

    ”和玉罗刹一同过去拜谢李自成。

    李自成已和陕北群盗商议妥当。

    立刻派高迎祥手下得力的头目高杰和自己的堂侄李过,送他回乡。

     铁珊瑚料不到事情如此解决。

    玉罗刹道:“珊妹,爹寻得你急呢,可是现在兵荒马乱,也不知他走在何方?你和我一道到川西去吧,我可要请你做女强盗啦,哈哈!”铁珊瑚因岳鸣珂拒婚之事,心中颇有芥蒂,迟迟不答。

    玉罗刹测知其意,笑道:“那姓岳的小子,我以前以为他人品不好,其实也还不错。

    ”将岳鸣珂借她手套,暗助她打败红花鬼母的事说了。

    铁珊瑚又欢喜又悲伤,欢喜的是玉罗刹对岳鸣珂的误解渐消;悲伤的是岳鸣珂辜负了她的心意。

    听了玉罗刹的话后,良久,良久,才道出一句话道:“他好不好与我何干?” 玉罗刹听她语气,知她实是想念情郎。

    反激她道:“天下臭男子多着呢!没有他们,咱们难道就不成吗?你和我去占山为王,我们高兴谁就把谁掳上山去,哭哭啼啼的是脓包!”铁珊瑚“呸”了一声,道:“没你那样厚脸皮。

    ”又道:“谁哭哭啼啼了?做女强盗便做女强盗,难道我不敢跟你么?”玉罗刹正要她说这句话,免得她独自在江湖浪荡,暗地伤心。

     再说李自成把事情办妥,送走了唐努之后,和玉罗刹道别,玉罗刹道:“你刚才说要打下鄜县之后,便全师撤退,你们要撤到哪里?”李自成道:“陕西居天下之脊,四川是天府粮仓,欲成大事,这两省放弃不得。

    陕西连年饥荒,百姓流亡道路,待时机成熟,不难聚众百万,出汉中而据巴蜀,聚兵聚粮,然后再西出潼关而争豫楚,挥鞭北上,扼有中原。

    形势如此,所以我打算在川陕边区建立基业。

    秦岭连绵八百余里,便封山开荒也可养兵,我是准备撤退到秦岭去,养精蓄锐,乘机待时。

    你意如何?”玉罗刹笑道:“我可没有做女皇帝的雄心,我寻到部众之后,做山大王去。

    ”两人一笑道别。

    李自成押了云燕平当晚就去围城,攻打鄜县,按下不表。

     且说玉罗刹和铁珊瑚寻到川西,果然寻到了部众,铁珊瑚和玉罗刹相处日久,知她性情直爽,当日弄糟婚事,乃是她无心之失,也便不再介怀,对玉罗刹如同对姐姐一般。

     其时川陕军事频仍,李自成进了秦岭,张献忠被驱入湖北,流窜江淮。

    玉罗刹带了几百名女兵,寻到了广元七十里外的明月峡作为山寨,安居下来。

    这明月峡是四川著名的天险之一,山上无路可通,只有山民用木板和木桩搭成的几乎是凌空的羊肠小道,上面是山,下面是嘉陵江,明月峡是两峰夹峙的山谷。

    有无名氏诗云:“天险明月峡,断壁高接天;飞鸟飞难过,猴子锁眉尖;低头望山谷,白云脚下悬。

    ”形势险要,于此可见。

    玉罗刹部下女兵,个个身轻如燕,在明月峡安营,出入要比粗汉方便得多,官军也不易进袭。

     可是明月峡地方虽好,却几与外间隔绝,一住住了三年,还是探不到铁飞龙消息。

    这三年间,玉罗刹听得道路传闻,说是熊廷弼再被起用,督师边关,也不知是真是假。

    铁珊瑚挂念岳鸣珂,也无可奈何。

     过了三年,这时已是天启四年(“天启”是由校年号),川陕的官军渐撤,成为小安局面。

    可是这年春天,广元又闹起饥荒,广元本是产米之区,但官府横征暴敛,地租又重,年成好时,农民尚可温饱,年成不好,饥荒立至。

    广元上一年失收,这一年青黄不接之际,饥民遂闹出事来。

    啸聚四郊,准备入城抢粮。

     广元县的居民准备抢粮,派人和玉罗刹互通声气,玉罗刹答允帮助他们,派女兵头目乔装入城打探消息。

    晚上回来,女头目说了正事之后,道:“今天路上可热闹呢,有人说是道士迎亲。

    ”玉罗刹道:“胡说,哪有道士迎亲的道理。

    ”那女头目道:“我何尝不知道道士不能迎亲,不过看起来却真像迎亲的样子,怪不得老乡那么说。

    ”玉罗刹笑问道:“是怎么个模样呀?”那女头目道:“听居民说,今天有一对对的道士乘马西走,大约每隔半个时辰便是一对。

    我只瞧见一对,可神气哩,身披大红道袍,神色凛然,就像做法事一骰。

    居民说,起头那一对,还捧着一个红包袱,高举过头。

    就像迎亲时,男家先遣人捧拜帖到女家一样。

    每一对马的毛色也是相同,就差没有吹鼓手,要不然更像迎亲了。

    ”玉罗刹眼珠一转,猛然想起一事,道:“嗯,时光真快,是三年了!”女头目莫名所以,铁珊瑚在旁问道:“姐姐,你无端端感喟什么?”玉罗刹微微一笑,道:“没有什么。

    ”那女头目搭讪笑道:“寨主你说像不像迎亲?啊,听居民说,除了道士,也还有俗人呢。

    但道士多是老头,俗人则全是壮汉,一对对精神赳赳,同样披着红衣。

    有孩子逗他们说话,他们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