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雪亮,那军官提起刀来,朝那鞑靼人的胸口剃了剃,须毛丛丛而落,他微微而笑,朝那鞑靼首领瞧了一眼,又朝汉人女眷望了望,忽然间,他眉头一皱,竟尔直起了身子,放开了人。
那年轻鞑子摔倒在地,已然痛哭不已,众下属不知长官何以变卦,无不皱眉道:「大人,你这是……」那带头军官摇了摇头,道:「众将听命,放开这些蛮子。
」那爹爹大吃一惊,慌道:「军爷……你……你不杀他了么?」那军官道:「我不想多此一举。
」那爹爹满心茫然,道:「多此一举?军爷……军爷此言何意?」那军官转过头来,朝女眷们看了一眼,淡淡地道:「她们闭起眼了。
」那爹爹急忙转头,只见大女儿浙雨、二女儿春风,并同自己的妻子,人人双眼紧闭,不敢多看。
想是场面过于血腥,把她们都吓坏了。
那军官笑了一笑,道:「朋友,觉得我是坏人吧?」听得此言,那爹爹目光向地,不敢来答,那军官微笑道:「别怕,我并无责怪之意。
大家实话实说吧,你们见我行径凶毒,心里定然想着,这帮武官好生好杀,残酷冰冷,便与那帮蒙古蛮子一个模样,是吧?」那爹爹吞了口唾沫,把脸别了开来,那军官微笑道:「不怪你们。
换成我是百姓,亦做如是观。
」说着把法刀抛回盆去,双手交击,朗声道:「来人!放这些人走!」众下属听闻号令,各自松手退开,众鞑靼惊喜交迸,却又怕另有诡计,诸人面面相觑,谁也没起身。
一名军士提起马鞭,奋力朝地下一抽,厉声道:「还不走?」众匪人本还半信半疑,待给马鞭惊吓了,什么也不及深思,忙发一声喊,翻身上马,便朝北方疾驰逃窜。
那娘亲原本紧闭双眼,待听马蹄隆隆,便也睁开了眼,颤声道:「军爷……你……你真放走了他们?」那军官淡然道:「我与这些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为难人家?」那娘亲颤声道:「你……你怎能这样?你是朝廷武人,食君之禄、当思补报……」那军官哦了一声,道:「好个当思补报,那照夫人看来,末将却该如何『补报』?」那娘亲低声道:「你该替百姓除害,否则便是失职。
」「说得好!」那军官哈哈大笑,朗声道:「来人,取弓箭来。
」他接过下属的弓箭,随即拉起那娘亲,握住那娘亲的手,左手提弓,右手搭箭,屈膝矮身,带她拉出了满弓。
那娘亲靠在军官的怀里,一时脸红心跳,不知他想做些什么。
那爹爹气急败坏,大声道:「你……你要干啥?」那军官不理不睬,只将大弓瞄向了旷野,附耳说道:「来,妳要杀哪个,赶紧说一声,咱俩一齐下手。
」那娘亲「啊」了一声,这才晓得对方要做什么了。
时在傍晚,日光隐褪,月色照耀,但见鞑靼惊慌逃命,背心都已暴露在射程之下,宛如待捕猎物。
强弓硬弩在手,敌人的性命全在自己的一念间,只是这些人与自己一般,个个有家室、有妻小、想必家乡也有人等着他们回去。
这一箭射下,世上岂不有人要夜半啼哭了?心念于此,那娘亲俏脸惊白,玉指虽给弓弦勾得疼痛,却始终发不敢放箭。
海生大喊道:「娘!杀了他们!娘!」在儿子的呼喊中,平野上的胡虏渐渐远去,终于成了小小一点,再也瞧不到了,那娘亲终究心软,迟迟下不了手。
那军官笑了笑,便将弓箭收了回来,道:「夫人,妳知道我生平最恨什么人?」那娘亲面色惨白,什么话都说不出了。
那军官淡然道:「我最恨百姓一脸的事不关己,说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好似咱们武人生来就是屠夫,满手血腥。
末将只想告诉妳,汝与吾一般为人,恻隐之心,并无二致。
妳的心有多好,我便有多好,妳的手有多脏,我便有多脏。
」说着靠向那女人的粉颊,轻声道:「夫人,您听清楚了么?」那军官生性风流,看他口唇贴近,几如亲吻一般,却要那爹爹如何不怒?忙挡到妻子面前,咬牙喘息:「阁下……阁下尊姓大名?可否示之一二?」百姓要告状了,看这批朝廷武官不比盗匪,个个有名有姓,便一条调戏民女的大罪,也能杀掉他们的头。
那军官却也不怕,坦然道:「要抄我的名字么?来,这是在下的令牌,官职品秩都在上头。
」那爹爹低头去看,只见那军官递来一块篆字铁牌,上书「燕山左卫副指挥使.八品白璧暇」,那爹爹哼了一声,把名字暗暗记下了,忙扶起妻子,道:「妳没事吧?」那娘亲双腮潮红,道:「我……我很好……」说话间又朝那军官瞧了一眼,竟显出了几分羞怯。
这白璧暇约莫三十出头年纪,风流爽飒,样貌也甚英俊,自有其折人气度。
眼看他走到近处,那春风想起长城的那段缺口,心里有些担忧,忙道:「大人……长城那段破了个大洞,可否请您……请您报上朝廷,差人过来修补?」白璧暇微笑道:「我看不必了吧。
」全家人都咦了一声,春风茫然道:「为……为什么不派人修补?可是没钱么?」白璧暇遥望长城,道:「姑娘,妳想当『孟姜女』么?」孟姜女大名一出,浙雨春风面面相觑,竟都哑口无言了。
白璧暇笑了一笑,道:「姑娘,妳不愿当孟姜女,末将也不想做什么秦始皇,我看长城那段缺口……不如就留着吧。
」春风呆若木鸡,迟迟答不上话,却听浙雨低声道:「大人,那……那些鞑子呢?他们还会从缺口进关来么?」白璧暇淡然道:「抱歉了,这不关我的事。
」浙雨茫然道:「不……不关你的事?为什么?」白璧暇笑了一笑,道:「我要调走了。
」这白璧暇作风特异,与寻常武官颇为不同。
他交代了几句话,便四下巡视,眼见附近倒了辆大车,便命人将之扶正,另又取出了伤药,让海生碧潮擦抹。
那娘亲则从车里抱出了女婴,看她兀自熟睡不醒,想来是个福大命大的孩子。
众人各忙各的,那爹爹什么也不顾,只管去找那张海图,就怕给风吹跑了。
那娘亲叹了口气,瞧了瞧那白璧暇,又朝丈夫看了一眼,神思不属间,忽道:「对了,老二呢?」此番生出这许多风波,全是给老二害的,他藏起了过关文碟,逼得爹娘行险出关,方纔遇上了蛮匪,只是他也将功折罪了,竟与鞑靼大打出手,颇见英勇。
想起二儿子给丈夫打断了手,那娘亲有些担忧,便喊道:「子敬!你在哪儿?」二儿子终于有名字了,浙雨春风、海生碧潮,原来老二名叫「子敬」,那娘亲正要去找,却听春风道:「娘,二弟在那儿。
」
月光下王旗飘扬,众人转头去看,但见旗下掘了一只深坑,坑旁平躺一名老卒,身边则蹲了一名小孩,却不是二弟是谁?全家人围拢过去,却见那老卒翻着白眼,呼气多、入气少,想是不成了。
浙雨忙拉住一名兵卒,道:「军爷,这名老先生姓什么?可以跟我们说么?」那兵卒摇头道:「抱歉了,我也不认得他。
」浙雨微微一愣:「你……你也不认得?怎会如此?」白璧暇缓缓走上,道:「这人不是我的部属,他是前朝将领。
」那爹爹微微一愣:「前朝将领?」白璧暇点了点头,道:「永乐朝。
」永乐王朝,这老卒正是永乐大帝的旧部。
闻得此言,众人情不自禁抬起头来,遥望远方的「天寿山」。
那娘亲呆了半晌,低声又问:「这……这老人怎么了?可是给那帮鞑子伤的?」白璧暇道:「不是,他原本就有病。
」那春风皱眉道:「有病?那……那他来这儿做啥?」白璧暇道:「他过来此地,是为了等死。
」全家人吃惊不已,面面相觑。
白璧暇伸出手来,朝旷野四方去指,众人顺着他的指端去望,但见旷野间满是土丘,方圆尺许,数以千计。
那娘亲啊了一声,醒悟道:「这……这些都是坟,对么?」白璧暇点了点头,口中却未回话。
众人总算懂了,在这天寿山脚,葬着无数永乐朝兵卒,他们临死前来到此地,自行掘坑,希望能葬在永乐大帝身旁,陪着他长眠于地下。
月光清冷,辉映成千上万的土丘,众人望着那名垂死老卒,心下莫不恻然。
一片寂静间,忽听爹爹低声道:「愚忠。
」此地乃是长陵天寿山,永乐帝的陵墓,眼前这批军士更是日月朝将官,爹爹陡出此言,岂不是大大犯忌?那娘亲心下惴惴,众孩儿也是惊疑不定,正怕对方发怒翻脸间,却听白璧暇笑了一笑,道:「别担心……」他咳出一口脓痰,朝地下吐去,道:「已经是隆庆天下啦。
」光阴匆匆,斗转星移,「永乐大帝」早已驾崩了,现今中国改朝换代,那北京城里至高的主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残酷暴君,而是那宽大为怀、仁厚博爱的「隆庆大帝」。
老卒呼吸急促,已处弥留之际,陡听「永乐」二字,便又睁开了眼缝,他勉力转动眼珠,忽见一名儿童蹲在身旁,看他脸颊高高肿起,左眼几乎睁不开了,却是适才见过的那名小孩。
那老卒心里欢喜,便勉力举手,抚摸那孩子的脸蛋,道:「好孩子,你很有本事啊,以前……以前练过武么?」那孩子摇了摇头,正要说话,猛听「啊」地一声,那孩子竟然痛得仰天嚎叫,那娘亲惊道:「你干什么?」还未奔出,却给拦住了,只听白璧暇淡淡地道:「别怕,他在给这孩子接骨。
」那孩子虽说勇敢,可疼痛催心来,却还是忍不住掩面啼哭,一旁春雨蹲了过来,道:「这位老爷爷,谢谢你救了我们一家。
」那老卒神色和蔼,微笑道:「没事、没事……妳是这孩子的姊姊么?」春风忙道:「是,咱家姓方,我叫春风,他是我弟弟,唤叫子敬。
」那老卒精神大振,呵呵笑道:「子敬、子敬,听来像是大人物啊!」他抚着那孩子的头,含笑道:「孩子,你是哪里人?为何会来这儿?」春风略有迟疑,她转过头去,望向爹娘,还不知该不该答,却听那孩子道:「咱们是浙江人。
」那老卒愕然道:「浙……浙江人?」那孩子点头道:「浙江海宁人。
」听得此言,爹娘脸色剧变,全场军官更是群情耸动,哗然出声:「浙江海宁!又姓方?」那爹爹低下头去,不敢作声,大批军士则是手按刀柄,尽数围拢上前。
那碧潮不知发生了何事,满心害怕间,便又往娘亲怀里躲去。
杀气凛凛,场面急转直下,这一家人竟似闯大祸了。
只见白璧暇把手一招,淡淡地道:「都退下。
」众军士颇有迟疑,却听上司轻轻地道:「都没事了,已经是隆庆天下啦。
」听得此言,众军士立时还刀入鞘,不再多言什么。
爹娘互望一眼,却是暗暗松了口气。
那爹爹自知此地不宜久留,忙吩咐道:「大家收拾收拾,赶紧走了。
」那二弟听得父亲召唤,正待转身离去,小手却给拉住了。
二弟回首垂望,只见那老卒怔怔望着自己,口唇喃喃,泪水满布,似有什么话说。
那二弟彷佛深受触动,忙弯下腰来,那老卒附耳喘息,说道:「孩子……过来……过来……我……我有一样东西给你……」那孩子依言蹲下,只见那老卒举手到自己颈间,缓缓取下一物,却是一柄钥匙,光可鉴人,上有刻纹,穿在一条金链子上。
那老卒举起手来,将那钥匙挂于那孩儿的颈间,轻声说谒道:「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听得这几句诗词,白璧暇双眉一轩,那爹爹也是心下一凛,那孩子抚着颈间项链,只见那钥匙上刻了只朱色云燕,寥寥数笔,状如火焰,正瞧望间,冷不防海生窜了过来,夹手抢夺,竟想据为己有,那二弟把脚一伸,立时绊了海生一跤,随即将链子藏入了内衫。
那老卒呵呵喘笑,招来那孩子,为他将项链套到颈上,跟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意甚嘉许。
场面古怪,那爹爹深怕夜长梦多,便亲自走上前来,携住那孩子的手,道:「走了!」那孩子回首去望那名老卒,脚下却跟着爹爹走了,慢慢便给带上了车。
夜色迷茫,这家人已要离去了,几名军官急急围到白璧暇身旁,低声道:「大人,方纔那几句诗词是何意思?」白璧暇笑了笑:「没事,都已经是隆庆天下了。
」官场学问第一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永乐朝的事情阴森古怪,还是少碰为宜,免招灾愆。
众部属深深吸了口气,又道:「那……那姓方的人家又是什么来历?难道真是当年浙江的……」白璧暇淡淡地道:「记得,千万别惹他们。
五年之内,这件事便要给皇上大力平反。
你现下过去抓人邀功,到时风水轮流转,就轮你送命了。
」众下属暗暗心惊,自知上司是官场第一流人物,见识判断,无不精准超卓。
一时各自交头贴耳,商量朝廷局势。
白璧暇也不再多言,正要翻身上马,忽听一名下属来报:「大人,那老卒断气了。
」眼看上司停了下来,那下属又道:「大人,那老卒还有些遗物,您要不要过目?」白璧暇微一沈吟,竟有些拿不定主意,思索了半晌,方纔走了回来。
众下属一个一个跟上,各自来到那处深坑旁,俯视地下的老卒。
面前的老卒肤色黝黑,想来是个辛苦人,看他身着戎装,衣甲微有破烂,穿来也不大合身,当是年轻时的装束。
再看他脚旁搁着一只包袱、一柄大刀、另有一只铁铲,想是掘坑所用。
白璧暇沈吟半晌,道:「这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一名部属道:「咱们半个月前来此巡逻,便见这老头来此掘坑,他说自己生了病、恐怕活不久了,想请大伙儿成全,让他在天寿山下等死。
咱们见他可怜,便也没拦着。
只没想此人如此硬朗,居然撑了十多天才死。
」这老卒没吃没喝,单凭一口长气吊住,便能熬下半个月,想来武艺必然不弱。
可换句话来说,这人死前必也受尽了孤单痛苦。
白璧暇拾起那柄刀,见到了一行刻字,满是铁锈,依稀可见「燕王」等字样。
沈吟便道:「这人有提过自己的来历么?」众部属低声道:「没有。
他只说自己是打河南来的,平日靠着卖艺维生。
咱们问他姓啥名谁、过去有何战功,他也绝口不提。
」白璧暇点了点头,道:「也罢,人是死在咱们辖下,你们过去查查那只包袱,至少要查出这人的姓名。
」众部属蹲下身来,将那只包袱解开,只见里头有个馒头,早已发霉溢臭,此外尚有几件旧衣破裤,全都洗得泛白,至于这人的姓名来历、功勋军职,却仍付之阙如。
眼看查不出来人的身分,白璧暇也无话可说了,正要命人掩埋尸首,忽见坑里泥沙掩盖,埋藏了一样物事,白璧暇心念一动,忙纵身入坑,将那物事拾起,随即跳跃而上。
眼看上司身法如此利落,众下属自是高声喝彩,白璧暇伸起手来,制住众人的欢呼,低头来看掌心,却见到了一块铁牌。
淡淡的月光照下,但见铁牌生满驳锈,依稀见得有字,白璧暇将铁牌扔给了下属,道:「读出来。
」那下属低头读道:「武员郭奉节,湖南长沙人,至正十二年生,官拜燕山中尉六品都统领……永乐八年、二十一年,随帝亲征蒙古……永乐四年、七年、十三年,任左先锋,随英国公三伐交址……俘黎氏父子于高望山……」众将士悚然一惊,方知这无名老卒战功如此显赫,竟曾北征蒙古,南讨交址,还曾俘虏过安南国的「大虞皇帝」。
白璧暇叹了口气,道:「是了,龙帅、天师、飞虎将。
这人年轻时追随过永乐帝身侧,乃是『燕山八虎』之一。
」这「燕山」是个统称,泛指京城以北、长城以南的诸多兵马,合称「燕山十三卫」。
不过详熟朝政者皆知,这「燕山卫」最初仅有八百余人,皆是永乐帝早年招募而来的战士。
其中最为骁勇的八员猛将,便给时人称为「燕山八虎」。
白璧暇深深吸了口气,道:「这半个月来,他都没提过自己的身分么?」众下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话,良久良久,方听一人低声道:「这人的话很少,只有一回咱们巡逻经过,听他喃喃自语,说他自己一辈子最痛快的事情,便是率天下之先,攻破大都……那时大伙儿听了以后,忍不住都觉得好笑……」白璧暇蹙眉道:「好笑?什么好笑?」众将士道:「攻破大都,那是太祖开国时的大战。
想这老头儿年纪再老,那时也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怎么轮得到他上场?」一片苦笑之中,人人都有不信之意,却听白璧暇轻声道:「轮得到的。
当年开国举兵时,有一批小孩儿追随洪武帝,世称『难童』。
」众军士愕然道:「难童?什么意思?」白璧暇嘴角微微一动,欲言又止间,便只摇了摇头,道:「罢了,你们瞧瞧他身上还带着什么,若有家人故旧,咱们也给通报一声。
」众部将上前搜索,里里外外找了一回,便把遗物交给了上司。
白璧暇低头一看,不觉眉头紧皱,道:「三只铜板?」「是。
」那部属道:「这就是他的全身家当。
」白璧暇默然半晌,道:「他死前可有遗言?」众部属摇了摇头,谁也不晓得。
白璧暇轻声又道:「那他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可曾提过?」众人无言以对,想来谁也不知情了。
全场鸦雀无声,人人围在这老卒身旁,有的低头踢土,有的遥望长城,谁都不想说话。
打了一辈子仗,除了这三只铜板,余无长物,临到人生的最后一程,只有眼前这些陌生将士来给他送终。
良久良久,一名部属拿起铁铲,低声道:「大家都过来吧,把这位爷台埋了。
」众人默默围上,抱起了尸身,正要将他抛入坑里,却听白璧暇道:「且慢。
」众将士停下手来,只见白璧暇摘下了头盔,轻声道:「将日月旗摘下。
」众部属忙放倒了旗杆,解下破旗,交给了上司。
白璧暇面向万里长城,单膝跪下,慢慢抱起那名老卒,将他裹于日月旗之中。
日月旗,驱逐鞑虏的旗号。
值此情景,众将士无不大受触动,人人摘下了头盔,热泪盈眶间,尽数随上司拜倒。
时于夜间,江山隐于黑暗,此际固然见不到日光,连月儿也是晦涩不明。
白璧暇突然吸了口气,奋然吶喊:「燕山卫!为前辈照亮夜空!」砰砰连声,燕山全卫向天开炮,一枚又一枚火箭飞升上天,漫天烟火中,照得天地璀璨,万里江山尽光明。
白璧暇双手抱起那名老卒,亲手将他放入了坑中,众下属排列上前,人人拾起一把尘土,洒到那老卒的脸上,慢慢将他掩埋了。
永乐朝老卒,如今已入尘土。
眼看上司神情落寞,一名下属附耳道:「大人,咱们要为他立碑么?」「立碑?」白璧暇笑了起来,他直起了身子,道:「别忘了,现今可是……」他拍了拍部属的面颊,笑道:「隆庆天下啊……」听得此言,众将官各自默然。
人人低头望着那座孤坟,都是若有所思。
白璧暇轻轻叹了口气,道:「大家走吧。
」闻得号令,掌旗官第一个策马上前,高举「隆庆」二字,霎时诸将纷纷上马,但见群龙奔腾,蹄声隆隆,大队人马已然绝尘而去。
注一:牛津大学遗传学家T.Smith于亚洲十六个地区抽样检验,发现有超过百分之八以上的男性(一千六百万人)拥有蒙古皇室基因。
起因于蒙古统治期间所发生的不计其数的强暴事件。
这种由统治者发起的种族灭绝与强暴,在儒家文明里绝不会被宽容,这也是汉人在两千年里不遗余力批判「秦始皇」的原因:对前人的残酷历史,今人可以选择理解,也可以选择原谅,但不该选择遗忘。
刻意遗忘只会招来重蹈覆辙,绝不会带来真正的悲悯与宽容。
这也是作者书写本章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