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 铁头昆仑

首页
:既然云冈石窟中藏有佛典,何不找到大同地面上的白莲教教亲帮忙搜寻?如有所获,给添加些教中平日熬炼打点的江湖奇术,即可兜而售之,借流传“武藏十要”之名,大事收聚些愚夫愚妇的钱财? 于是直鲁豫地面上的白莲教首脑下了通令,要山西方面的教亲帮衬此事,言明事成之后所得利益可由山西和直鲁豫两面“二一添作五”,各取其中。

    山西教亲至此得以和直鲁豫方面平起平坐、分庭抗礼,自然卯足全力,要往云冈石窟搜刮密宝—但是他们没弄明白一个关节:这是白莲教教内的一项秘密任务,岂容他人与闻?大同当地教亲非但未能保密,还因为贪图行动方便而雇用了当地丐帮弟子充任运,准备尽速将这批没人见过的秘宝东运至泰安,交由当地主事的山东白莲教执事,再转运到徐州宿迁,好趁佛诞日作成一笔旷古绝今的大交易。

     此外,山西教亲在与丐帮弟子做成转包生意的同时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那就是白莲教和丐帮原本各有不同的切口,双方各言其事、各行其道,本无任何差池。

    但是一旦交际起来,却造成了绝大的误会。

    一向在白莲教中称珍稀宝贵之物皆呼“佛头”,称拳招为“小缘法”,称金钟罩为“大缘种”,至于数字则与寻常百姓的讲法一般无二。

     可是丐帮既不礼佛,哪里知道“佛头”的用意?然而群丐在数字方面却别有一套切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切口是“无微细小加中多发大圆”。

     山西教亲在和丐帮人谈雇佣生意之时,不意问说起“佛头”、小缘法”、“大缘种”,那是顺口提及秘宝可练成拳招和金钟罩之类的功法。

    丐帮中人却误以为对方说的是真正的佛头,只是搞不清楚白莲教方面所要的数量究竟是“四十八”(“小圆发”)还是九十六(“大圆中”)。

    此外,当丐帮弟子提出分红比例时问的是:“事成之后,本帮究竟是微里得无、细里得无、还是小里得无?”意思自然是说:“本帮究竟是二里得一、三里得一,还是四里得一?”白莲教亲虽然听不懂丐帮自家的切口,却勉知其意,便随口答道:“事成之后,本地教亲和直鲁豫教亲怎么拆账、便与贵帮怎么拆账。

    总之不外是二一添作五。

    ”于是,丐帮弟子也误会成他们可以得着一半的好处。

    嗣后群丐再自行商量,总觉得白莲教方面所提的数字并不肯切,索性径自定了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主张,朝“大圆中”这个数目上全力以赴。

    结果,由丐帮大同本堂堂主邢某亲率手下精干弟子,于半月之内,将云冈石窟各洞中的佛头一共斫下九十六颗,其中大的径可盈丈,小的也如西瓜,多数赛似芭斗。

    到九月间国府古物保管委员会派干事常惠前往调查,发现石鼓、寒泉、灵岩各洞,以及无名称但有编号的第四、第十六和第十八洞损失最巨,每洞少则失落六颗、多则失落二十二颗,总数正是“大圆中”九十六。

     至于哪些佛头该砍?哪些佛头该留?常惠既不知其所以然,只得清点上报了事。

    其内情唯独那姓邢的堂主明白—可是姓邢的在五月上旬经县府拘提下狱,没过几天,就给放了。

    县府公布的释放理由是“查无实据”。

     原来徐州宿迁极乐庵的小刀会在三月里一场暴动,四下传闻不断,除了认定国府强拆东岳庙,改建演讲厅是“老头子”下令要整肃洪门老巢之外,到五月间又有白莲教亲扬言教主要亲临宿迁,发放“武藏十要”、助人练成绝世神功。

    此事当然难为当局所容,足以借辞弹压地方暴动,其实是要阻挠白莲教主的义举。

    这番流言不消说是白莲教自己放出来的—可想而知的原因是那教主根本拿不出什么“武藏十要”来。

    这样阴谋立论,无非是借故拖遁而已。

    但是流言既起,便无从追本溯源、盘故查实,反而让那“武藏十要”益显神奇奥妙了。

    加之以丐帮弟子不甘落居人后,自要表示本帮曾“参赞盛事”,从而也争着出面宣称:“武藏十要”确有其物,原为山西大同丐帮所持所有,只不过为白莲教徒众劫得,而后下落不明了。

     丐帮这一方面的说法只有极小的一部分略近真实,那就是,在山东泰安泮河之上、通西桥下的桥孔之中的确有那么一十二颗佛头堆置着,然而白莲教并未真正“劫得”这批样本,只那负责验收的教亲和先遣送货的叫花子吵闹扭打之后,双双跌入泮河,一齐溺死了。

    从此非但这十二颗佛头沉埋湮没,另外八十四颗也没了着落。

     然而国民政府古物保管委员会中有一名小小的科员却不肯死心。

    此人祖上也是世代相传的练家,一门扑刀赶棒的武艺可以上溯自江南八侠排名第六的吕元。

    其谱系如何,后文中另有交代。

    而这科员也不是别人,正是《民初以来秘密社会总谱》的作者李绶武。

     自民国十八年九月,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干事常惠提报了一份“云冈石佛失窃清单”之后,李绶武便辗转反侧、日夜思服,总觉得这份清单虽然堪称完备,但是从头到尾欠缺一个最基本也最简单的怀疑:为什么是这九十六颗佛头,而非其余?李绶武之所以如此作疑,也不无受了那江湖上关于“武藏十要”的传闻的影响。

    是以在同年十一月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辞去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差事,到处打听山西大同丐帮邢堂主的下落。

    忽忽两年多的岁月过去,才于民国二十年底,由一个改行经营河道木材运输生意的前丐帮弟子那里查探出来:邢堂主去了南昌。

    李绶武所知极为有限,不外是邢堂主的名字叫福双,离开大同之前曾折断青竹竿、摔碎破陶碗、扯烂布口袋并且以敲门砖自击天灵盖直至砖石化为齑粉为止。

    毁弃这四般物事是自请其罪、逐出帮外,从此不许乞讨度日的例行仪式。

    表面上邢福双这样做是由于搞砸了和白莲教之间那笔交易,以示负责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的确在石窟中得着什么秘宝,索性演一场苦肉计,然后挟宝远遁去了。

    是以向李绶武透露消息的那木材运工意味深长地多说了几句:“不只你老弟要找他,咱们大伙儿这不都‘砸了饭碗’,四出寻他来了么?” 李绶武至此益发坚信不疑:邢福双手中必定握有一些和“武藏十要”有关的秘辛,甚至就是部分或全部“武藏十要”的内容。

    然而在民国二十年底二十一年初的那个冬天,李绶武费尽千辛万苦,餐风宿露地追到南昌之际,只听说邢福双加入了另外一个叫“蓝衣社”的组织,却没有谁再见过他。

    以李绶武的家学渊源,对江湖中人、武林间事,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连那“武藏十要”的名目、传承,都是《民初以来秘密社会总谱》一书率先拈出的。

    但是他却从未听人说起过什么“蓝衣社”、“红衣社”之类的组织,这一下好奇之心大发,逢人又查问起“蓝衣社”的情实,差一点送掉了性命。

     也就在李绶武在南昌被“蓝衣社”分子逮捕、密囚、加刑又释放而加入这个组织的同时,欧阳昆仑已近五足岁了。

    这孩子与通西桥下那堆佛头算是有缘—他日日晨间醒来便吵着要去同佛祖玩耍,其间竟有三年之久。

    欧阳秋、顾氏万般无奈,只得顺着这孩子的脾性,每当欧阳秋在家开坛说武,顾氏便带着小昆仑去至桥下嬉戏。

    孰料这一十二颗佛头上确实藏着几部机关,本不该落在这孩子身上—这,却又要向邢福双那头说去。

     当初邢福双奉命潜至云冈石窟,书间扮作游人香客,随前来观赏参拜的旅客四处走看,可怎么也看不出白莲教要九十六颗佛头的门道。

    于是到了夜晚,他又私下潜入各个石窟,爬到各佛像的身上、头顶仔细勘验。

    一连数夜下来,忽然在一颗佛头上看出了蹊跷。

     这位于大同市西郊二十五公里,沿武周河北岸开凿的石窟占地不过一公里见方,但是中、大型的石窟就有五十三个,小型者更不计其数,早在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也就是西元四六年—已经开始凿建,诸佛造像几乎都是挺鼻、垂耳、圆脸、耸肩、肥胸,乃受印度西北方犍陀罗风格之影响。

    释迦像最多,多宝佛、定光佛、弥勒佛次之。

    无论站立、半跏、倚坐、交脚等身姿皆有。

     邢福双最早发现异状的两尊佛像是在接引佛洞之中—两佛对坐,状如文殊与摩诘之对话。

    邢福双爬上东首的一尊背后,踩抵佛肩,只手按住佛头,另只手持火炬一照,发现那佛顶之上居然凿着四四一十六个孔洞—这佛祖又不是和尚,头上烧如许戒疤是何道理?邢福双一面凝想着、一面将就着摇曳的炬光摸摸佛头上的孔洞,又摸摸自己的头顶,摸过几回,忽然觉得四肢百骸顿时间舒爽轻盈起来。

    于是打起精神再仔细摸了两回,又发现了另一个门道—原来这四四一十六个孔洞凿得有大有小,正与常人较有力的四根手指头径围相合。

    于是可以看出:那其实是四组分别以四指压按头顶穴道的图式。

    这一次邢福双再将炬火移交左手,换了惯用的右手四指朝其中一组穴图比了个准,往下再一按,只觉四指仿如插进了一堆又柔又软,且深不达底的冰水之中。

     邢福双登时吓傻,抽手悬空,而人也没什么异状,只觉耳聪目明,可以在夜暗之中看见且听见数十百丈以外的纤毫之物、草芥之声。

    这一来邢福双知道自己得了宝贝,随手在佛身上打灭炬火,瞠起好一双亮昭昭的夜眼,再插第二式。

    四指落穴,好似插进一团温热却并不炙烫的火苗里,亦复深不可测。

    待他再抽起手来,浑身上下的经络却自行冲撞周流个不停了。

    至于那第三式,四指甫下,如迎空飘絮,骨肉筋皮全给不知何处旋起的一阵疾风吹得七零八落。

    可待邢福双抢忙收指的霎时之间,他一个没站稳,却从大佛肩上跌了下来—实则这也不是跌,而是像一根全无重量的羽毛那么晃荡着落了地。

    直到那第四式上,邢福双才遭了道儿:四指按处,但觉指尖触着了比针还尖、比刀还利的锋锐之物—他不知这叫触电—而这尊佛头上的四组穴位的法式正是“文殊无过瑜伽”中叫人以指按顶门,体会、修炼那水、火、风、雷四种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谓清澈灵明、温煦柔暖、轻盈飘摇和暴烈焦躁的“四至四自在”,这“四至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