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9 食亨一脉

首页
,在了因和尚的天灵盖上凿了三个六寸深的窟窿,才算格毙此僧。

    然而,这竟是曹仁父毕生行侠仗义的诸般作为之中唯一杀了人的一回。

    却是江南八侠也好、江南七侠也好,毋乃声名太大,众人不得不潜逃流窜,曹仁父竟尔改姓魏氏,以人甫为名,这才衍出了魏氏一族。

    不过,改曹成魏之前,曹仁父原有妻房子嗣,这一支—据魏谊正家史著录—于仁父初遭捕逃之祸时即已过继于同宗,且曾得素席三门二十七道菜的嫡传。

    到了乾隆年间,还出了个曹秀先,做过不小的官,卒谧文恪。

    算是给祖上争了光—也为所谓反清复明的种族传奇添了讽刺。

     曹秀先的素膳曾经乾隆亲尝,还有御笔题诗为赞。

    乾隆的诗格调不高,可是于此一时的曹家则是无上的荣宠。

    诗曰:“浓荫数遍啭雀黄/露井桃边醉异香/寄语枝头休唤远/君家素手试羹汤”。

    这首诗用了王昌龄《春宫曲》和王建《新嫁娘词》里的语汇,说的却是曹氏传家宝膳中的“素烧黄雀”。

    诗意虽无甚深挚,但是既推崇了这菜色栩栩如生,也调侃了素食逼肖野物的俗习,不失为一首可爱之作。

     倒是那曹秀先其实并非俗吏。

    他的素膳赢得乾隆品题,赐以“食亨”之号,可他自己却不爱吃素,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卷下载:文恪肚皮宽松,必摺一二叠,饱则以次放摺。

    每赐吃肉,准王公大臣各携一羊腿出,率以遗文恪,轿箱为之满。

    文恪取置扶手上,以刀片而食之。

    至家,则轿箱之肉已尽矣。

    ”这一则表面上说的是曹秀先肉食巨量,殊不知此量乃是曹仁父传下的一门内功。

    当乾隆殿下群臣将上赐羊腿转让给曹秀先吃的时候,正好给了他练这“无量寿功”的机会。

    “无量寿功”即是将大量高蛋白食物于短时间内送入胃囊,并立刻转化成输通到胸腔各部位穴脉的纯阳之气。

    曹仁父日后改名换姓,于是连魏氏这一支也代代沿习此功。

    魏谊正在《食德与画品》的附录家史中即如此写道:“余之高祖君洛公最娴此技,其身长七尺,腰几重围,肚皮作五叠。

    盖亦天赋异秉,非困学可逮焉。

    ”这魏君洛在嘉庆年间曾在北京开一素斋餐馆,招牌菜便是“素烧黄雀”。

    且正为了让这道菜的衬底看来青翠欲滴,魏君洛更开发出一种尚未及为时人所重视的菜蔬—豆苗。

    另一方面,固然曹家人不知另有魏家这一支,而魏家人则一向了解其宗亲本旁行于曹,是以对曹家的起伏动静分外留意,自然也知悉乾隆御制赞诗和“食亨”品题二事。

    从而开餐馆的魏君洛还特别给这豆苗起了个别名,叫“桃边香”,呼应的正是“露井桃边醉异香”之句。

    到了北伐前后,又有魏家的后人另开了一爿“桃香馆”,却已是荤素菜皆备,操其业、营其生的店东也已经不知道这“桃边香”即是豆苗,更遑论曹、魏二家同源异流的掌故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